吟罢搁笔,丫环报道:宝二爷来了!刚刚还是满怀愁绪、泪洒纱窗的黛玉一下子笑了起来,作者仿佛是漫不经心但却是十分着意描写了黛玉那一往情深的微妙心理变化
这时的宝黛已突破以前互相试探的防线,裸露出两颗互相沉醉的心
/>木祥 这是金沙江上游北岸的一条古老的街道,地处丽江永胜县仁和镇境内,和楚雄州的大姚县隔江相望
到这条街上来赶街的人,大多数是江两岸上的群众,住在江南岸的人,就得靠坐着船划到江北来赶街
江水很陡,在江里渡人的船很小,是一条用小柴油机带动的小机动船,只可以坐三五十人的样子
赶街这天,这条船十分繁忙,十多分钟在江上来往一趟,船上随时都坐满了人,而且大多数人都赶着牲口,赶着牛马或者是羊子
这条船大多数时间都是让人和牲畜同时过江,因为江边的人赶街总是离不开拉上牲口,他们上街就只有卖几只羊或什么的才有钱买回其它的东西
牛或马是经常要过江的,它们过江过习惯了,它们在被赶到船上的时候总是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船到江心了,还要东张西望,在船里打着响鼻
只有羊是最不听话的,上船的时候它们不想上船,下船的时候也是打死都不下来,使劲地拉,它们的两只前脚撑在船板上,鼓着眼睛扯着嗓子“咩咩”地大声喊着,让人没有办法
那天早上,我在江边看着这些坐船来赶街的人,我看见有一个年轻女子,怀里抱着一个还不满一岁的孩子,还带着一大捆新鲜的柑蔗
我看见这个女子根本无法把柑蔗和孩子同时带到江坡上的会源街上去,她就在江边耐心地等待着,等到有空手的人来了才请人把柑蔗抬到街上去
我看见帮她扛柑蔗的是一个男子汉,我也不知道这个男子汉是女子的什么人,我只是觉得这种情景既有点原始,又充满了诗意
会源街在离江不远的山坡上,这是一条最古朴最原始的街道,街面很窄,经常从这条街上走过的是一些山里人的小马车,赶马车大多数是江边的女子,她们坐在小马车上还唱着一些自己喜欢的山歌
马车在这条街上走过,有时候会碰上一辆“对头车”,两辆马车相对开来,刚好可以让开,但是其它的车辆就有点让不开了
街面上铺着一层黑色的江石,这种石头凸凹不平,有许多的棱角,人走在上面,有点拗脚,会感到不舒服
街上的房子,都只是一些临时性的土木房,没有永久性的建筑,因为这里除了街天,做生意的人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去了
这条街道也不知是哪年开始赶的了,在建这条街道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原
它的两边都是高山,望不到顶的山峰,山上树木不多,一眼望去,都是荒山坡
这条街只有一个固定的赶街时间,而没有太大的街道建筑,街上最大的建筑就是一所“水运队”的房子,所谓水运队,就是以前在这里利用江水运木料的林业工人,他们把木料从山上砍下来,拉到江边,再推到江里,让它们漂到一个叫做“格里坪”的地方,那里就会有人再把木料捞上岸来
现在金沙江上游成了“禁伐区”,这些水运工人也不知是调到哪里去了,房子也是空着
这条街却还是正常地赶,和往常一样,赶街都只是在一些临时性的地摊上进行
这条街逢三逢八赶,赶街的人,有一些是远处来的,多为江边的少数民族,以及江对岸的大姚人,看上去也是少数民族比较多
外地人来会源赶街的,大多是要坐着车来的,因为外地人一般要赶百十公里路才能到达会源
有一些人是常年都是赶会源街的,自从有了这条街,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到这条街上来,他就是靠这条街过日子
这些外地人不怕苦,天不亮就动身,太阳照以前赶到街上,见什么找钱就买什么,他们的蓝子里装满了山里人的东西
本地的少数民族多为走路,也是比较早,天不亮就从家里动身,头一天晚上就想好了这天到会源街上要卖些什么,蓝子里总是离不开鸡猪猫狗这些山上特有的东西
有的山上人,到街上来什么事也没有,不买也不卖,他们到街上来就只是来打发一天的日子
在街上,常常有一个男子汉在那里拉着二胡,他的身边还摆着一本看面相的书
也有人到他的面前去请他算一下命,看一下相,听他讲一些非常好听的或者是规劝人的话语
我经常听到这个算命人说这么一句话:你要防着有“小人”在算计你
请他算命的人听了就不住地点头,有点佩服算命先生说中了的样子
算命先生说的小人指的是什么人,我估计连他也说不清楚,但是他知道请他算命的人,心里面肯定装着一个“小人”,算命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命运有点不如意才爱请人算命的,这就很容易被人猜测到
在这条街上,可以听到四川话,江浙话,哪里的人都会赶到这里来做生意,不多不少赚到一些钱文
有一个卖老鼠药的四川人在街上的地摊上说,大老鼠吃了他的药可以跳上三跳,小老鼠吃了他的药一跳也不跳
有好些人都在一旁听这个四川人说话,但是买老鼠药的人不多
也有在街天才开的小食馆,向街上飘出一些炒肉的香味,里面坐着一些人,吃肉吃得少,喝酒喝得多,说话也特别多,酒喝多了,争着过饭钱
有一家卖凉粉的,在街的一旁摆着凉粉摊子,摊子上面有酱油,辣椒,味精等等
在有风的时候,灰尘被吹了起来,也有可能吹到凉粉摊子上去,但是照样有人在那里吃得津津有味
在街上卖东西的也好,买东西的也好,什么也不做的也好,随时可以听到金沙江水的奔腾声,同时也可以看到江水的涨落
除了街子天,平日里,街头上静悄悄的,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这条街在空街天很少看到一个人,街两面的房子,有的把门关着,有的连门都没有关,里面只有一两张桌子和几条凳子,其它的货物都被主人搬到了什么地方去了
直有到了赶街这一天,人好象是在头一天约好了似的,一古脑从大山的缝隙里钻了出来
在街外的每一条山路上,都可以看到来赶街的人,他们在山路上不慌不忙地走着
但是,这些路上照样被赶街人卷起了许多的灰尘,远远看去,这些人群好象是走在淡黄色的雾中
牲畜市场是会源街生意最好的地方,每个街天,从会源街上要拉走一二千只羊子,几十头牛和马
但是这里卖生畜的不在街上卖,而是在街外的山坡上卖
卖牲畜的山里人,有的蹲在一块石头上,远远地望着高高的山峰,奔流的江水,望着自己的牛或者是羊,默默地抽烟,烟雾缓缓地从他们的头上升起来
有的卖牲畜的人,几个人约在一起在大石头下面煮东西吃,烧油茶喝,根本上不去理会在山坡上站着的畜牲们
有要买他们的牛羊的人,就站在山坡上喊:谁的牲口呀?谁的牲口呀?这时候,才有人从大石头下面钻出来,脸上还有许多的锅黑
有人和他们来谈生意,他们也是不多说话,总是买的人说得多,价钱由少到多不断地添,因为买东西的人总是希望能碰上一个老实人,捡一回便宜
不过,山里人都心里有一本账,他们的羊是在家里把用称称了一次的,牛马也是先就估好了价钱,能卖多少钱他们心里有数
所以他们都只坐在那里默默地听着,只到买主的价添到了他心里所想着的,他才多和人答上几句话
所以和他们做生意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先就把价钱出够,不然就一事无成
这些买牲畜的,大多数是开汽车的驾驶员,一个二个都是精明人,他们知道如何和这些山里人打交道
他们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精神相当好,由于起得早,又开车熬夜,眼睛熬得红红的,但依然随时都是谈笑生风,一点也不感到累的样子
他们的包里装着好多的钱,为的是把这里的羊买了拉出去又倒给其他生意人,自己从中得到一些利润
他们都来得早,他们到街上的时候,天才刚刚亮,连卖东西的山里人都还没有来
他们的汽车停在了街的外面,都是一种叫做“金马”的农用车
这些汽车停在街口上还冒着一点热气,车身上有一层红色的灰尘,一看就是经过了长途跋涉了的
车上的装饰也是和一般的汽车不同,车箱一般都是用木板做成了两层,这样就可以多装好些羊子
驾驶室里,装着一些油腻的衣服,洗脸用的毛巾,平时抽的香烟
还有一个喝开水用的玻璃瓶子,里面泡着一满瓶茶水,颜色非常浓,看一眼就可以解除疲劳
他们的驾驶室里,有时候坐着一个女子,打扮得蛮漂亮的,也说不准是他们的什么人,引得一大群山里人围着看稀奇
据说,这些女子有的是驾驶员的媳妇,在家里总是怕自己的男人在外面干坏事,就随时跟着男人出来,把他们的经济大权给掌握了
14、想做一个坏人,只对你好的那种
我回到出租屋的时候,李照林的女友小浦正在屋檐下一边哼歌,一边捡韭菜
我知道,在昆明打工三年,李照林并没有找到多少钱,仅仅是维持生活而已
他们两个人在昆明,每月的工资也几百块钱,扣除了房租三百多,简单的生活又是三百多
他们俩每月就只有两三百块可以存下来的钱了
拴完韭菜,李照林已经把馒头蒸熟了,他的女朋友小浦开始炒韭菜,李照林和我坐在一起,谈昆明的日常生活
阳光照在他的脸上,他还是那样稳重,跟我们中学时一模一样
就是由于木文华的提醒,在了解马帮,认识马帮的同时,我在奶奶曾经卖过鸭蛋的小桥前,在卖豌豆桥对面,找到了古城有名的“科贡房”
科贡房有三层楼,是原来古城的制高点,古时候城内派人在上面站岗放哨,监视火情
楼前在一小桥,过去城郊农民常在桥上卖鸡豆,此桥就称为“卖鸡豆桥”
据史料记载,科贡房原为二层楼房,1944年正月初二,一次来自卖鸭蛋巷的大火烧了古城二百多户人家的房屋,不但只是见洛过被大火烧毁,就是科贡房也被烧了一半
几年后,科贡房巷内的和庚吉中进士六十年大庆,由牛文伯捐款,重新修建,就建成三层,即现在的科贡房
你不要小看这个卖鸡豆桥边的土木楼房,这个四方街出名的科贡房却是个出人才的巷子,巷子里一个杨氏人家,仅在清代嘉庆年间就出了两个举人,即杨兆兰和杨兆荣,成了巷子里的兄弟举人
紧接着,杨兆荣的儿子杨硕臣在道光年间又中了举人,等于是一个门庭内,在清代就出了三个举人
兄弟是举人,叔侄是举人,这在地处边远的丽江古城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大事,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多少年来,成为丽江古城的热门话题
当时的官府为了激励后人,为这个一门三举的巷子修了一座二层楼的木牌坊,并在上面挂了一块匾,题为“科贡房”,并在上面刻了三个举人的名字,在楼内塑了菩萨
清光绪年间,家住在科贡房巷子最深处的和庚吉属于后来居上,到北京考试,中了王辰科进士,成了接受汉文化后180年间七个进士之一,并任京都兵部主事,古城人称为和进士
和进士果真文才不凡,在丽江重修黑龙潭得月楼时,曾写下了“丞相祠边,子云亭下,只遗古意茫茫!欣故里依然,胜迹辉流丹阁影;屏开雪岭,镜拂晴波,不尽余情缕缕!问何时归去,曲栏醉倚绿杨春”的对联,成为丽江古城脍炙人口的名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