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亲友圈主可免押进亲友圈验亲友圈,满意再补
为了解开这个悖论,我一直看着头顶的楼板
蛋裹圆,正式的菜名叫“镶碗”,一个富有书卷气的名字,一个散发着民间工艺灵光的名字
也有写作“香碗”的,我不喜欢这样写,直接把效果都抖出来,一点也不含蓄,像三流广告
“镶碗”,一般是四种菜肴:红萝卜、豆腐干、大酥肉、蛋皮圆子
由里到外,依次往外覆盖,直到镶满整整一斗碗
蛋皮圆子盖面,主人家酒席光鲜不光鲜,就看这道面子菜了
红萝卜垫底,好吃的没了,最后再来点光彩照人的,红彤彤一片,喜气洋洋,于是乡下有种说法——“离了红萝卜不出席”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现在乡下办“九大碗”就不屑于用红萝卜,替为喜沙了
喜沙,甜甜蜜蜜的,老人小孩都欢喜
只是冷落了那红萝卜喽
红萝卜退场时,肯定是孤独的
四道菜足够了,荤素搭配,还有蛋白质,符合营养学,刚够分寸
太多了,就芜杂,像满汉全席,眼花缭乱
主角缺场,没有高潮,哪里是表演,分明是没有冠军的宫廷选美
蛋裹圆,其实就是一个拼盘——乡下原汁原味的拼盘
只是,真正的拼盘,往往是平面的,就像时装汇演,一股脑儿摆开来,不慌不忙,一件一件挨着看
“镶碗”不仅是立体的组合,还有时间的线条因素在里面——随着主角的上场,美丽徐徐展开
这有点像相声抖包袱,包袱一个连一个,惊喜也一个接一个
但更像变魔术
盛装“镶碗”的斗碗,就是到乡下表演杂耍的魔术师傅的百宝箱
期待被暗藏在箱里某个角落,一层一层打开,打开一层,抖出一件,直到把箱底都翻转来
不同的是,魔术师傅最出人意料的宝物往往在最后,而“镶碗”最精彩的一节戏,一开始就上演了——所有的人几乎都是冲着最面上的蛋皮圆子的风采来的,它是乡下美食明星的顶级时装
厨管师们这样考虑,是出于对乡下细娃的关照
魔术师的百宝箱不知道被翻看多少遍了,千篇一律的结果已经没有什么新意
孩子们面对蛋裹圆及时蒸腾起来的美食兴致,正是大人们抑郁了许久后,渴望制造的效果
于是,美食大戏正在乡下的小镇,继续上演
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要过程一片很大的沙漠滩
这是典范的大沙漠,寸草不生
没有任何底栖生物
我过程别处的沙漠,总再有点枳机草、梭梭、三春柳,偶然有一两棵曼陀罗开着白花,有几只像黑漆涂出来的乌鸦
这边什么都没有
没有飞鸟的影子,没有虫声,连苔藓的陈迹都没有
即是一片大平川,平极了
大地都是砾石
都差不离大,犹如是挑选过的
有黑的、有白的
铺得很平均
远看像铺了一地烟灰碴子
一马平川
真是蛮荒
旷古洪荒
真像是到了一个什么其余星球上
燕 子 大概自从人类有文化以来,燕子就一直入诗入画
人类对燕子格外钟爱,把它当作朋友乃至神灵,所以人们讴歌了燕子几千年,所以乡里的大人总是教育小孩不要危害燕子,不然就会遭受报应
而燕子也对人类十分亲近,把人类视为亲人,所以年年有“似曾相识燕归来”,所以他们归来之后一定要到人的屋里住上几个月,而且不分贵贱,毫不犹豫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对燕子的好感,最初大约来自堂屋顶板上年年延续的故事和白胡子老爷爷讲述的童话
燕子垒巢和哺儿育女实在是一件悦心的事,双燕勤飞,衔泥筑窝,啄虫喂子,日复一日,不知疲倦
燕子的行动还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结果和付出的关系,让我们懂得爱
老爷爷的童话更是为我幼小的心灵浇上善良的圣水,童话说古代有两兄弟,一个为摔伤的雏燕疗伤而终得好报,另一个却为了发财故意伤燕治燕而终遭恶报
因为这些,我自小就将燕子看作朋友
小时候,每年一入春,老早就翘首盼望燕子回来,仿佛在等待出游已久的兄弟
一天又一天仰望着天空,总觉得缺少燕子的天空,过于缺少生气
但是仍然没有失望,没有一丝责怪燕子的意思,有的是耐心的等候
终于有一天,燕子飞进我的渴盼,给我带来无限的喜悦
我便心急火燎地蹦跳着去告诉他人,大约这种状况叫作奔走相告吧
这份快乐随着我发布的消息,迅速地传递给别人
而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伙伴们时,他们一个个都争着说今年的燕子是自己最新发现的,于是大家吵得几乎生了气
末了,大家都觉得燕子是大家共同的朋友,应为久别的朋友的归来高兴
为了燕子----我们共同的朋友,我们不计较刚才发生的吵闹,看着燕子的舞蹈,我们舞之蹈之、言之歌之
记得有一年,母亲好像是得了严重扁桃体炎,究竟是什么病我记不清了,总之是得了一种难治的病
吃了不少药,打了不少针,甚至到县医院医治都不见好转
一日,父亲觅得一个民间偏方,要用燕子的巢泥做药
虽然是初春季节,燕子尚未从南方来,但这仍在我心里搁了一道两难命题:母亲的病很危急,而燕子一口泥一口泥辛辛苦苦地砌起来的窝怎么能生硬硬地去拆毁呢?当父亲从燕巢上掰下一块泥时,我不敢也不能提出反对意见,只是在我的眼前浮现出燕子归来面对缺巢的遗憾,浮现出燕子为修补缺巢的忙碌
我的心里不禁生起一阵欠意,我轻轻地说:燕子,为了我娘,就委曲你们了,谁都有娘啊! 燕子如期归来时,我还有点不好意思,仿佛是我做了十分对不起他们的缺德事,而他们面对残缺不全的窝,并没有多少怨言,有的只是回到自己旧居的喜悦,好一阵唧唧唧唧的轻唱
燕子就是这么亲善,这么与世无争
其实,燕子是大自然为自己创造的灵秀之物,是永远的诗、永远的歌、永远的舞蹈
他们轻剪清风,跳跃着不歇的舞蹈;他们啄泥捕虫,谱写劳作之歌;他们哺子喂女,书写亲情的诗;他们驻足电线上,定格着美的旋律
然而,就是这么可亲可爱的优物,却因人类滥用农药而死于非命、繁衍渐稀
燕子是无辜的
每念至此,我的心有切割之痛
我进了县城,越来越少见到燕子了
不是燕子远离了城里的人们,而是城里的人,把燕子拒绝在城门之外
燕子就像我的老父亲,安于乡野,安于淡泊宁静,安于默默的劳作
燕子只是常常不知不觉飞进我的梦里来,唧唧唧唧地与我叙旧,与我嬉笑
1998.3.8 麻 雀 写过燕子,不写麻雀,似乎不太公平
其实,麻雀本来一直就处在不太公平的位置上
不知是不是我的孤陋寡闻,我还没有看到过麻雀进入过诗和歌的
甚至,他们历来没有什么好的名声,一代接一代的老人们告诉他们的儿孙:不要去接触麻雀,否则写字会手颤,一辈子写不好字
人的字写不好,麻雀便成了罪魁祸首
如此冤枉,麻雀能到哪里去申诉?更不幸的是,他们还被归入“四害”之伍,其原因很简单:吃了一点点稻谷
古人尚且有一点仁慈,为防麻雀偷食稻谷,只是做几个稻草人吓吓了事
现代人却不管三七二十崐一,对之大驱特捕
自称很有气量却实际心胸狭窄的人类,在文明的现代,曾经很不客气地把他们视为老鼠同类,不杀灭誓不罢休
其实,用麻雀吃掉的粮食与捕食的害虫相比,是绝对的功大于过
但是,舆论畸形地一边倒,麻雀在劫难逃
小孩子家虽然受了这种思想的较深影响,把麻雀当成坏蛋,但是一见到麻雀,仍会油然喜欢他们
麻雀的衣服笋壳似的麻,很是朴素;他们小巧玲珑的蛋,更是麻得好看,简直是人见人爱的工艺品
他们是好热闹的尤物,即便在横遭追捕的时候,一有片刻宁静,他们就在瓦屋上叽叽喳喳地嬉闹,好一幅活泼动人的图景,颇似我们寨里的妇女们聚在了一起
每当此时,我总是躲在一边,大气不出地观察他们
由于个子很小,他们行动起来十分灵活
一群麻雀子,蹦上跳下,叫我怎么也数不清个数
当我迷于一遍又一遍地数时,一不小心弄出点声响来,这些吓怕了的机警小雀子们,“扑”地飞入天空
再怎么张望,也看不见他们落到了哪栋屋上、哪蔸树上,只好等待下一次再看他们
那时,容不得我喜欢麻雀
喜欢他们,这只是我心中的一个小秘密
而我,却又吃过好些麻雀,吃他们倒不是我想补补身体,那时我不知道麻雀肉是上好的补品,也不是我饿得非吃麻雀肉不可
舅父是捕鸟能手,晚上他常提了电筒,去捉宿于屋檐的瓦口里的麻雀,我便在外婆家吃过两顿麻雀肉
这也不能怪我的舅父,那时没有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被戴上“四害”帽子的麻雀,性命怎能保证? 后来,麻雀是越来越少了
老人们说,银河涨水,把鹊桥冲垮了,麻雀子都为牛郎、织女架七夕相会的雀桥去了
我想,要说去银河架桥,也该喜鹊去呀,牛郎、织女相会的桥,是“鹊桥”,不是“雀桥”嘛
就算天上的情形变了,像老人说的那样,“鹊桥”垮了建“雀桥”,然而,一年又一年过去,仍然极少见到麻雀,莫非雀桥老架不成么?我知道,其实麻雀的越来越少,是因为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而死于非命,而不能繁衍
可怜的麻雀,总是不走运
可悲的人类,总是这样杀死朋友,毁坏自己生存的环境
听从乡里来的弟弟说,乡里又可偶尔看见麻雀了
我想,什么时候,偶尔的麻雀会成为经常的麻雀呢? 1998.5.28
4、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