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一群光屁股的孩子,我常呆坐着想,想以前自己的样子,想以往的事情,没有具体的情节,漫无边际,脑子里大块小块的图片,落花般纷纷扬扬
想得久了,无意间脑子里就会揣摩出一幅画
画上有池塘有村庄,有一群孩子围着村边的池塘奔跑,但很快画面就模糊起来,像是受到了旋风的涂抹
孩子们便渐渐变成一只只蒙了眼睛的驴子,池塘模糊成一盘磨,整幅画都在动,似乎受到外力的牵引,飞快地旋转,久久不停……怎么就把孩提时的伙伴比喻成了拉磨的驴子呢?有了拉磨的驴子,谁又手持鞭子呢?绝对不可能是邻家的大娘,她那么慈祥、善良
葬礼表达着永胜小镇千百年来的风情,同时,葬礼代表着小镇人对生和死的态度,一成不变的生死观念
当然也应该是一种信仰的体现,一种道德风尚的完成,一种思维的张扬
所以,在永胜小镇上,葬礼比其他的事物还能让我感动,让我抬头仰望天空,试图凭借一种思绪看清天外的世界
/> “期待”是一个什么样的词汇?在浩瀚的中华语言库存中,仅仅算得上是一个两字的词语,但就是这样一简单而又平常的词语又蕴涵了多少人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多少人为了“期待”而“韶华竟白头”,又有多少人为了“期待”而含恨终生,“期待”的滋味也许只有期待过的人和正在期待的人才会真正的明白吧
村子的最西头有两间矮小的土坯屋,墙壁已经碱的不成样子,每当有风吹起的时候,就会有细碎的土沫子哗哗的从墙皮上滑下来
王三奶奶就住在这两间小屋里,而且一住就是一辈子,一住就是六十多年,她每天拖着两只缠过的小脚,身子贴着墙跟,一手扶着墙壁进进出出她的“家”,瘦弱的身子让风一吹都会歪上几歪,但她却坚强的活着,活在这个花花世界的一角,阳光也很少照到的地方
王三奶奶的老家是江苏,离我们山东有两千来里路,她是被人贬子给贬到山东,然后又被倒手卖给了老实八脚的王三爷爷
没人知道王三奶奶的名字,听老人们讲,她被卖来的时候也不过十一二岁,比王三爷爷要小上十来岁,小媳妇模样长得挺俊,就是爱流鼻涕
等到王三奶奶长大和王三爷爷圆了房,这日子也算过得去,小两口也很是恩爱,王三奶奶从来没嫌弃过自己的丈夫长得一脸大麻子,更没有想过要逃跑
可好景不长,兵荒马乱的战争岁月里,国民常当年抓壮丁,把王三爷爷给抓走了,据说是让到码头上扛包
再后来,全国解放了,王三爷爷也就没了消息,家里就剩下王三奶奶一个人,年轻的小媳妇既没有个孩子,又没有公婆照顾,难免会受人的欺负,更有娶不上媳妇的光棍和脸皮厚的二流子前来骚扰,王三奶奶这个平时看起来柔弱无比的小脚女人,竟然拿起苕把,把那些坏男人全都赶出家门
时间久了,大家也都知道王三奶奶不是棵好惹的草,也就罢了
和王三爷爷一起被抓走的一共有五六个人,后来有一个回到村子里,告诉王三奶奶说王三爷爷可能没死而是被带去了台湾
王三奶奶那颗本来已经将死的心又复活了,整日的辛苦劳作,在生产队里专干男人才干的活,只是为了多挣几个工分,好等着王三爷爷回来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生产队解散了,村子里的地分到了个人的手里,三十多岁的王三奶奶一个人没法子抬机器去浇地,更没法子夜里去看田,很多好心的人劝她再找一个男人嫁了然后好好的过日子,可她死也不同意,说是王三爷爷还没死,他总有一天是要回来找她的,她怎么能嫁人呢
就这样,王三奶奶独自一个人生活着,期待着有一天王三爷爷会从台湾回来,回到这个小村子,回到她的身边
一年又一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中国大陆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的好,农村的日子更是像芝麻开花一样,拨节着提高
王三奶奶的日子却还是一如既往的像过去一样贫穷,一个女人家能独自养活自己吃上饭就不错了
身在台湾的王三爷爷依然一点消息也没有,可怜的王三奶奶继续在期待中生活着,逢年过节上供的时候,她总是跪向南方,因为在最南面的地方,有她的男人,有她心里那个永远都不曾消失的“期待”
王三奶奶老了,八十多岁的她,背驼的几乎让头都快碰到了脚面,她强撑着活着,硬挺着活着,只为了等自己的丈夫回家
一封从台湾寄来的信打破了小村庄的宁静,也让王三奶奶期待中的希望燃起了熊熊大火,王三爷爷要回来了,这个消息,让王三奶奶的眼睛里充满了光彩,遇人便讲她家王三要回来了,要回来了…… 一辆锃亮的奥迪车载来了满头银发的王三爷爷,身后还跟着他的妻子在众多的儿孙
他们一起来到王三奶奶的坟前拜祭,王三爷爷更是长跪不起,满脸的泪打湿了手中的拐杖
王三奶奶就这样去了,在“期待”中期待了一辈子,最后又在期待中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她紧抱着那份执着的“期待”而在期待中走向了另一个世界,也许另一个世界中的阳光会和煦的照在她的身上,她所期待的花朵也会开出一片诱人的花香
母亲在麦子成熟的季节总会坐立不安,在麦子开花和叫嚷的日子里,在收割机轰鸣着开过原野和道路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得到她的忧郁
由于猎奇,更由于那一丝神奇魅力的震动,让我心为你久久挂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