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潮湿》缠绕的密度还不够的话,那么我想,《惊马》缠绕的密度就比较饱和了
我感觉,王曼玲小说里这种饱和的缠绕,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来自她作为女性作家天生的细腻
包括细腻的感受感觉,细腻的记忆想象,还有细腻的语言天赋
二是来自她对细腻的看重
很多作家都有做细活的天赋,尤其是女作家,但她们未必有意识,未必看重
他们看重的更多的是语言所负载的意义
我个人认为,过分看重意义的小说、或者说“重小说”已经过去,小说越来越看重的是些“轻”的东西
这些“轻”可能很玄,也可能很朴素,但它们未必真的就轻
人类存在的意义从远古到现在并没有多大发展,文学乃至所有艺术表达的东西一直都是比较单纯的,变化最多的是表达方式和形式
在《潮湿》和《惊马》里,我已经发现了这样的“轻”
自古以来,女性在手工方面都很有天赋,比如绣花、织布、织毛衣等等
读王曼玲的小说,我就感觉是在欣赏一双绣花鞋
不是一般的绣花鞋,是装满故事的绣花鞋
好小说就是绣花鞋
挖地开始了,动作有快有慢,效果是有区别的
力大力小有巧无巧,挖出的土区别着,这是当时的区别,还有一些区别要等到庄稼生长的旺季才能看出来
想想过去,越想越噎着,为了附庸风雅凑热闹,为了一点拉不下的情面,不想做的硬是去做,想做的却做不成;不想写的硬被迫着去写,想写的却写不成;不想说的硬是去说,想说的说出来当你放屁;不想吃的硬被拖去吃,想吃的却又找不来吃;不想玩的硬是被压在那儿死泡滥泡,想玩的却常常被打搅,这一切都不该是我的真实存在
谁是英雄?我也来试试
往长处想,我这也是观赏故国大好江山,想想同龄人,前提好的车载斗量,也没有我走的场合多,嘿嘿,我挺欣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