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云朵的飘浮中,感受着风的吹拂
我在唱着《跳蚤之歌》、掐死跳蚤的同时,跳蚤这心灵的杀手触动了我的灵魂
而这时,窗下传来一声小贩的叫卖声往往就打断了你的思绪,一切重新回到了现实中,天花板还是那个样子,而方才的一些想象的物什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风刮树的响动、鸟的冷不丁的一声鸣叫,会让世界立即回到你所熟悉的那种状态来
楼上的各种复杂而含混不清的响动在继续着
风拂过窗帘的轻响、呼呼的风灌进来,掀动墙上的挂历,吹起桌上的纸片或是烟灰缸里的烟灰
生活平静、自然得有些枯燥地展现着本质的面目,窗外的一切在继续着,你的短暂的幻想结束了,就这样
他笑了,她也笑
她们内心都很领会,好在她们没有早几年遇到,否则不会走到一道
其时候的他,背叛不羁,爱好天性残酷的瘦弱女孩;其时候的她,对男儿童特殊指责,诉求对方丰采俱佳,更要准时,讲断定,最容不得男子聚会时迟到她们即是由于指责,由于不够宽大,在最年青的功夫里常常相左恋情
张明向走后,李正秀消失过一段时候才复现
李正秀与张明向正式结婚后回过生产队,我在胡玉家门口看见过几张水果糖纸——但没再听见过二胡
/>地下室里的那缕阳光王梅芳 每个城市都有艺术馆吧,但每个艺术馆下面不一定都有地下室,每个地下室里也并不一定都有居住者
田园乡居清风明月,摩天大厦鳞次栉比,谁还住在阴冷潮湿的地下室里呢?但在北方的一座繁华城市临沂,就有一个爱着民间艺术的老人,自1974年起,一直住在半地下室里
说是半,是因为瓦房比地面矮出两人许,但又不纯粹埋在地下
半地下室里的光线极其黯淡
脏污的护城河,日夜在厨房的地板下流淌,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夏天屋里一丝风也没有,潮湿闷热,墙壁滴答滴答往外冒水珠,衣服书籍发霉腐烂,老鼠满屋乱窜,把老人珍爱的剪纸和蓝印花布都咬烂了
冬天没有暖气,冷如冰窖
一位刚从莫斯科回来的朋友来看望老人,在他家里冻得坐不住,感叹地说,你这地下室,和莫斯科的温度差不多
寒来暑往
挂在墙上的那幅蓝印花布,在挂钟的滴答声中,一层一层慢慢褪去鲜艳的色彩,变得灰蒙蒙的
坐在桌边的老人习惯性地把手指插进头发里,轻轻往后一掠,手臂落下的刹那,满头黑发纷纷变白发
30年的时光倏忽之间就过去了
这位华发凛冽的老人是一级民间美术家
他的钱,一年一年地供应了六个贫困学生,也一年一年地供给了沂蒙民歌
为了拍摄MTV《沂蒙之歌》,他在烈日下跋山涉水,一点一滴地去搜集挖掘;在寒风里走村穿巷,一首一曲地去铭记哼唱,历尽千辛万苦,跑遍沂蒙山区的二十多个乡镇百多个村庄,将散落在各个年代的民歌珍珠串联起来
一对大荷包道具,是他和徒弟亲手绣的
这本是女人干的细活,一个老眼昏花的老头儿,捏着一根绣花针,戴着一副老花眼镜,在地下室的工作台旁,一针一线地绣了半个月
大鱼、鸳鸯,无不出自他的双手
拍摄《沂蒙山小调》时,需要桃花盛开的镜头,可此时满山嫣红如霞的桃花已是落英缤纷,老人跑遍了整个临沂城,没买到一枝可心的桃花,那些假花不是太艳就是太俗,而且非常贵
经过主人允许,他去桃园砍来枯死的枝干,买来上好的绢,一个花瓣一个花瓣地做出了数枝以假乱真的桃花
在蒙山顶拍摄《我的家乡沂蒙山》的时候,突降急雨,山高风寒,无遮无挡,老人担忧借来的机器被雨淋着,麻利地脱下上衣和裤子包住摄像机,放到唯一能挡点雨的小桥洞底下,自己只穿一个裤衩,冻得瑟瑟发抖
有人说:歌是文化的索引,是历史的佐证
当现代化大潮滚滚袭来,博大而灿烂的民间文化急速地流失与消亡,无数珍贵的民间技艺随着老艺人逝去而销声匿迹,大片大片风格各异的古老民居及其蕴涵其中的历史文化精华正被推土机推倒铲除
民歌也不例外,那激昂悠扬的曲调,哺育了几代人灵魂的琼浆玉液,伴随着勤劳质朴的沂蒙人民度过了坎坷漫长的岁月,也渐趋沉寂
有人呼吁:“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到了紧急关头!”近年来,歌坛出现了民歌新唱的热潮
如何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中国原始民歌和新创民歌在时尚的音乐配器中迸发出新的活力,这应该是民歌反映时代精神、时代内容,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一种方式与奋斗的方向,这种现象被有的专家认为是“民歌的再流行
” 老人的退休金,多少年来都花在了他苦苦追寻的民间艺术上,女儿在地下室里出生,地下室里长大
由于潮湿阴冷,妻子害着病,他的腿也时常疼得站不住,不得不拄着拐杖
对民族文化的执着追求,使老人超越于人间的普通幸福之上
文革落难,在监狱里也没间断作曲填词
身世的坎坷,非人的磨难,造就了老人悲悯的情怀,广阔的视角和细腻丰富的艺术心灵
他把艺术创作的根深深地扎在祖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上,从民间艺术中提取一种令人振作的元气,去体现我们的时代精神
他以一种忧伤的情怀支撑着民间不老的艺术,将民歌的种子深深地播种在沂蒙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