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有了生命,这个声音就无时无刻的伴随我
眼泪悄无声息的掉落,嘴巴却一直在大声说笑,报着平安
放下电话,拿着父母亲的照片痛快的哭,一边亲照片上面可爱慈祥的人,一边被委屈征服
长这样大有了病父母亲围着团团乱转,看他们着急的样子心里就好笑
现在多么留恋赖在父母身边的日子,可惜已经隔了千里路,就是身体再不好也不敢告诉家里,怕父母担心着急上火
这是我得费笔墨多啰嗦一下的
在写《家》的“读后”里,我记得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就读了作者的《雾》、《雨》、《电》
因为很小,当时给我的思想影响感触不多,也不深,除了掠过一阵子悲哀和涌起一阵子同情之外,到现在回想起来还只是比较一阵子一点的感觉
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回忆,都是一种模糊的
所以我不可能在这里高谈《雾》里的周如水和《雨》里的吴仁民,比较之下他们如何如何;《雨》里的吴仁民和《电》里的吴仁民,前后比较一下又如何如何
我能谈的只能是《电》(附《雷》)里给我的肤线的感觉和认识
在此后的时间里,咱们一齐抄写人生,一道优美,一道续写咱们的缘份
元朝随着一季季的花开花落重新回到北方,而在东方,另一个南方已经展开
大明洪武开元,也许,在大理,这个改天换地下流韵的年代,是谁都愿意谈论的
屯兵田,移大户,民族与文化实现着大融合与大形成
对于大理,还是让我们比较准确地用一个纪元或是一个真实的地方来进行具体的讲述吧
这是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朝刚刚进入云岭之南,洪武义子西平王沐英驻足于滇池边,指挥使周能也在苍山之麓放下马鞭
四顾原野,在荒草萋萋的原羊苴咩城遗址上,一座一直保存至今天的大理古城重新建立,大理,一座覆盖在深厚积淀土壤上的千年古城,在我们徜徉的脚下,有多少震撼人心的故事,而那座望尽晨曦日落的五华楼,也终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里巍然矗立,与南门外的文献楼并肩于蓝天白云的变幻中,成为对那个逝去时代的追忆、象征与重现
走进大理古城,我们得到了什么?大理古城,更多的是以现实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如果将我们对大理古城的印象独立成文地加以描述的话,应该是这样的--
韶华已逝,往昔难忘
我不远数千里之遥苦苦追寻的,不正是一份旧日情怀么?怀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共有情怀,也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它能激发对往日的怀想,最能引起一代人的共鸣,它是流逝岁月中让人刻骨铭心的记忆,是在生活磨砺中给予人情感上的补充
无论是追悔失落,还是感慨唏嘘,最能拨动人们心弦的,就是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