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说,第一个用鲜花比方女郎的人是天性,第二个套用比方的是白痴,第三个即是蠢才
由此看来,革新就像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里的一盏明灯,它对于咱们来说是无比要害的
本年的暮秋一日仍旧跟往常一律,咱们观察了CCTV1播放的始业第一课,中心是“革新向将来”,辨别从理想、搏斗、探究、将来多观点解释了革新精力
那天她一边为我做面部护理,一边和我聊
她的服务很周到,也许美容院的护理都是这样子,只是我从没想到要进美容院去享受这种服务
整个过程花费了四个多小时,我们也聊了很多
今世,遇终身缘,守一段情,必定,与笔墨结缘,与禅心相恋
何如,落花蓄意,雄风薄情
缘初不了解,缘尽不相认,援笔封情绪,只为曾有的那段碎碎恋
???? 有人告诉我他是北京民族学院毕业的,毕业后分配到北京民族出版社,不习惯北方的饮食,又回到甘南放牧,几年后是一个喇嘛
这个舍弃都市生活,舍弃出版社工作的人就是合作寺院的大管家
见到他是在饭桌上,他不吃猪肉,地质队的领导吩咐厨师给他加了两大碗牛羊肉
我第一次看到什么叫大块吃肉
他吃得非常痛快,胃口极好,难怪他身强力壮,结实的肌肤,黑里透红的脸颊,让一些瘦弱的男人自卑
后来我们就在一个黄昏走进了他的小院
狗的叫声引来了他的脚步声,他为我们开了院门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管家的居所,在城市恐怕有好些富人都不及
我再一次领略了什么是深藏不露
甘南藏民的院子也是深藏不露,在外面,只能看到一圈土墙,这些漂亮的木质结构的瓦房就藏在不起眼的围墙里
有一个年轻妇人正在打扫小院,厨房里传来舀水的声音
一起来的人告诉我说前几天管家家里的人来了
家里人包括管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他们来看望管家和他住在一起
这是一座三合院,我们穿过院子拾级而上坐在正房的屋檐下,管家为我们泡了茶
我打量着精致寂净的小院,种了一些花草,其中有一株是腊梅,花期已过,枝桠上挂着绿叶
两翼的平房呈对称的长方形,比正房低几级台阶,专门供管家家里人来看他时住的
再望屋顶,全是一根根粗大的密密的原木,这样结实的木屋,不知要居住多少代人,一年又一年承受得住世间的风风雨雨,在内地在都市,再有钱的人都住不上这样的木屋,只能“望房兴叹”!管家领着我们进了他的卧室
除了一张大床,一幅茶几,一具铁炉,没有多余的东西,简洁又干净
炉子也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丝灰尘也看不到
我坐在床沿上,墙很低,窗口几乎就在床上
我从窗口望见了草山和天空
在外面是看不到里面的,坐在床上,从窗口可以望尽一切风景,情不自禁发出感叹
有人说嫁到甘南来吧,嫁到这里就可以享受这样的生活
管家听了呵呵呵笑,脸上的皱纹像明朗的阳光
中秋节那天,单位照例放了一天假
正准备回家,乡下的朋友打电话来接我们全家去玩,到他的鱼池钓鱼
一边是母亲的再三叮嘱,一边是朋友的热情邀请,我犹豫着,最后一想:反正家里是自已的父母,改日再回无所谓的,就答应了朋友
玩了一天,晚上一回到家就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说她一天内打了几十个电话,从中午等到晚上,既不见我们回家,也不见回个电话,家里又没人,还以为我们在路上出了事,让他们担心死了
第二天上班,听同事们眉飞色舞地讲昨天一家人共度中秋的情景,看着他们那兴奋不止、意犹未尽的样子,心里越发不是滋味,我想像着母亲依在家门口一遍遍张望和最后失望、着急的情景,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内疚
周末到了的时候,我赶紧带着一家三口往家赶
晚饭桌上,我正踌躇着该怎样给父亲解释,父亲却像平时没事一样问我路上好不好走、饿不饿
我拿出专门为他买的二锅头,满满地为他酌了一杯
父亲端起酒正准备喝,听到电视里响起陈红那首熟悉的歌:常回家看看,不觉停了下来
听了一会,慢悠悠对我说:“你听,我们的心情就跟那歌中唱的一样,我们不图你们为我们作多大贡献,只是盼你们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