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正值冬季白昼最短的日子里,一个瘦小、软弱、没进过城坐过车又不识多少字的农村老太太,为了行走轻便,穿着很单薄的棉衣,只揣上几十块钱就出发了
这个固执的老太太------我的妈妈,就这样一步一步从乡下走到20里外的镇上,再从镇上不断打听着走向40里外的市人民医院!凛冽的寒风不时令患有气管炎的妈妈不得不停下来剧烈地咳嗽,然后妈妈直起腰来,继续着漫长而坚定的行程
车辆和行人渐渐稀少,连那片积雪的田野也变黑了
妈妈就朝着灯光最稠密亮得也最高的地方走,她听在城里工作的子女们说过,城里到处都是灯
终于,她走进了两排路灯中间
她问旁边卖烧烤的一个年轻人:“孩子,这是开原吗?”年轻人忙着手里的活儿,没理妈妈
站在烧烤灶前,那碳火的热浪迅速融化了妈妈发丝上和眉睫上的冻霜,妈妈再用沙哑的声音问一遍:“孩子,这是开原吗?”年轻人简短地答:“是
”话音没落,妈妈一下子哭出来:“可算到啦!”年轻人停下来,问:“大姨您去哪儿啊?”妈妈说:“医院
俺家雪儿她爸做手术,怕我看,可是不看哪儿行?!医院往哪走啊?”年轻人想了想,把炉子交给别人看管,把妈妈送到医院
农村小孩子,从小在山间田野上长大,疯跑疯玩,野的很,大人也顾不上管
记得小时候我纯粹就是个野孩子,骂人的事不用谁教从小就听会了
在骂人的过程中,我们也创造了许多童谣,这边骂:“你大蛋三斤半,十斤柴禾煮不烂
(大,西北方言,父亲,爸爸,爹的意思)”
那边还:“你妈B你大蛋,你妈头上绑根线,一拉一拉会动弹
”这边骂不过人家了,就赶快编曲儿:“你骂我,我不还
我去后沟叫老爷
老爷没啥拿,拿个小搅把,搅住你妈小尾巴
”占了便宜,我们高兴的哈哈大笑
小时候很坏,看见学生放学了,我们就站在一边念:“学生娃子下学了,羊屎豆子包馍了
”还有在割草或者劳动中,看见太阳要落山了,就唱“日头落,狼下坡,夜狐子背个烂砂锅
领住娃子拾柴禾,领住女子去烧火
”有时候一群小孩子在一起比赛说“曲儿”,看谁能跟上
什么“板凳倒,狗娃咬
谁来了?你大嫂
胳肢窝夹的啥?烂棉袄
你咋不穿呢?虱老咬
你咋不逮呢?眼不好
你咋不看呢?钱老少
你咋不死呢?命老好
”还有谁个爱哭,大家就唱“小白鸡,转坑沿
洗白手,扎花鞋
扎的花鞋没处放,放到你娘床头上
老鼠咬个尖,捂住鼻子哭半天
眼也哭瞎了,鼻子也哭塌了
”小时候农村对当舅舅的很是贬低,俗称“舅倌”,小孩子在一起骂谁他舅,就是“舅,舅,一头肉,大锅蒸小锅熘,大家都来吃舅舅肉”,或者“螳螂螳螂你舅呢?卖盐来卖醋来,都来调吃螳螂他舅肉来
”有的是在劳动中唱的,如在割麦时唱“拢,拢,割麦麦,刀刀快,切韮菜,韮菜辣,切苦瓜,甜瓜甜,月儿圆,麻子闺女扫碾盘,一天扫个半升米,全部都要交给俺
”有的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一种向往,一种现象,如“太阳出来明晃晃,我家二哥上学堂
读《四书》、念文章,将来当个状元郎,红旗插到咱门上,你看荣光不荣光
”“小棒槌,咳拉拉,婆婆死了自当家
”还有姊妹两个在一起唱“荠荠菜,水里漂
我和姐姐一样高,大姐争个花手巾,我就争个破铺衬,大姐枕个花枕头,我就枕个老母狗
翻翻身,咬一口
死丫头,你没长手——
那溜号的一抹红,寂静出墙来,袅娜着盛夏的舞姿,一园子的绚烂明丽
假如能在任何一朵花蕊中心,做一场长久的梦,不期而遇你,不期而遇爱,在最佳的时间里,该是如许优美,仅此一笔,仅此一页,仍旧是画了最佳
不期而遇那场烟雨团聚,执伞相依绿水苍山,相视白云苍狗,那定是花开了心,不期而遇了缘份,不期而遇了你!
10、小贤:酒吧不卖酒,卖咸鱼啊
哦!原来是这样啊
让我们长了见识
感觉这老人很可爱的,那黄昏的夕阳也可以如此浪漫,如此风花雪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