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关于散文帽子的评论文章还很多,这种争论到底有无意义,我不得而知
只是,散文要不要戴这样或那样的帽子,值得批评家们思考
这是因为,给散文戴帽子,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老问题,属于老生常谈
中国文学论理论的历史上,对散文的定义,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读过文学概论的人,都记忆犹新
还要说到的是,文学评论家们过去给散文戴帽子,是散文的归属问题,是怎么将散文与其他文体相区别的问题
而近几年来,大家热衷于给散文戴的帽子,是想赋予散文于新的内容,在散文中,依然要让“散文”形成独特的门类或派别,如此而已,其主导思想也可以说得上难能可贵
明天,我要早早起来伫立在门口,向每一个从楼板上下来的人问一声好,道一声谢
也希望住在楼板上下的人都能如此……
笔触诙谐而情怀浓郁,旁征博引又文风醇厚
吴桐向安琪坦白,他喜欢的是高中时代的一个女生,安琪也不甘示弱:我心中的白马王子早就出现了
也许,像《远方的风景》这样的散文,有人会给它贴上一个标签,叫“文化散文”
有人会说,现在五一节到了,我要去写我游过的地方的风景,我不喜欢“文化散文”,我喜欢景物描写
如此等等
其实,那风景,如果没有了人,如果没有了与读者能产生对话的历史与现实,如果没有了超越自己的个人圈子的世界,那风景是死的
那文章也是死的
尽管它堆出了许多华丽的宫殿般的词语,却是空无一物
数了多数遍,一个男子走了出来,衣物破了,胡须也罢几天没剃,面色格边疆枯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