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亲友圈主可免押进亲友圈验亲友圈,满意再补
26、对时间的慷慨,就等于慢性自杀
奥斯特洛夫斯基
然而,为了眼前的口福,为了能够在嘴木舌淡的时光里尝到一丝丝世间的甜味,我们全然没“空”去掂量后顾之忧,去惦记日后能不能端够饭碗,塞圆肚皮,眼里总巴望着空秆越多越好,心头总期冀着空秆越“空”越好
去年秋,我们七八人,去过一趟五寨沟
在此之前很久,我并不知道这个地名
因为陌生,所以一切想象都是合理而夸张的
我琢磨着这个地方可能是什么样子,或者不是什么样子
像一个小学生面对生字所表现的惶恐,我不知道我将与她获得什么样的沟通
反倒是去了之后,看到那明媚而自然的山山水水,我突然就觉着一切想法的多余
她就那么不动声色地进入了我的记忆
一些秘密绵延传递,它们渐渐深入我的心底,并且覆盖了我的担心
真正的回想却从多半个月后开始了
因为天气转凉,所以刚刚经历的这次旅行加速了2003年的结束
转眼就过去了那么久,当崭新的一年来临,经过了春的缠绵和初夏的倏忽,炎热的阳光重新照耀在头顶上时,那过去的记忆又慢慢地泛滥上来
恰好应了朋友之约,就开始动笔写这篇关于五寨、关于荷叶坪的文字
假若时光倒流,我还会觉得秀丽的风光与平淡的人生真是相得益彰,但此时,却是深感生活在匆迫的运行中丢失了原本应有的蕴涵,且不说疏远已经在暗寂的时光流淌中悄然发生,即便就是当时,我们沉浸于那如同梦幻般的山山水水中,也不会对当下的一切保持真实而应有的郑重
因为时间的作用,有些故事已经结束了
但那些场景还在浮动着,仿佛生命中的一些端点,它们在悄然地联结着彼此
我不知道,我会对五寨寄情
那属于地理意义上的旅行恰恰因为人在其中获得了意义
我知道的是,我将写下的是一篇与地名、风景也与人有关的文字,但我还是恢复了临去前的惶恐
因为与记忆的重逢总是让人既惊奇又感叹
桂生南方
鲁迅故居的桂树,就十分出名,桂香里鲁迅读书,长大,折桂
杭州的桂花“清可涤尘,浓可透远
”桂人桂系,以桂而为一大片中国土地的称呼,真让人见桂如见南方,折桂如倾倒了南方的才子佳人
桂冠桂冠,芬芳的帽子,世界上最美丽的帽子,诗人们可以戴之,教育家们可以戴之,桂冠在身,生命中自然就散发出温馨的香、尊贵的香,不像北方的少年,只能编一个柳条的帽子,赶着一群吃草的羊
“黑珍珠最好!”老板一边忙着应付一群女顾客一边回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