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对我买书藏书总是不理解,说是家里都没有地方放了
我总是笑嘻嘻地对她说,读书使我耳聪目明,心里敞亮,有些书好象翻过就不读了,但从中也吸取了营养
那些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宛如镶嵌在历史上的一颗颗明珠,这些明珠一起在我心目中闪烁,一刻也不停歇
军校生存大略痛快,大略得几乎有些过不去了,西安春季雪水多,只有天一转晴,咱们就得拿工程兵锹,建设被雪水冲洗的陵前那三米来高的陡坡和菜地的坡道,那才叫一个提防,由工程兵锹,一锹一锹地夯实,一锹一锹地抹,抹到发亮发亮,其时老是在第六节课举行(上昼上完课后半钟点的体能演练,咱们称为第六节课),偶尔连饭还都赶不上吃,就为那一抹阳光
周末看影戏,那是痛快与苦楚共存,此刻想起来,放影戏是为了传递而放影戏,仍旧为充分生存而放影戏,但放之前军务处确定会传递少许情景和事变,都是少许小违小纪,出门不戴军帽、边走边吃货色、手插裤兜等少许违犯警容军纪的事,但一传递对学员队,更加是学员部分,那可不得了,轻者开班级事务会,重者开队务会,一开会就得整理,一整理就得见人见思维,见思维就得最少两千字的反省,大概是反省写多了,大师的笔墨出息不少
以是放之前,大师都提心掉胆,恐怕本人被传递,没点到本人的队、本人名大师就情绪欣喜放飞自我,点到队或部分,就没有情绪看影戏,任周星弛再搞笑,也笑不起来,这也是痛与痛快着吧
头发皎洁,站在已经的花圃,那追着蜻蜓的小男孩,那么的熟习
不过,包括灵感在内的一切事物,又大抵有它旁逸斜出的地方:求之不得,而不求自得
在表面上看,很多灵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然而当你站到灵感的背后,就会清楚地看见,这灵感绝不是来去全无踪影的玄妙,实则是长期内心工作准备的结果
现代文学巨子俞平伯先生,在《遥夜闺思引》的跋语中回忆他梦中得句的情形时这样写到:恍惚若有可忆,醒来寻出,如追亡逋,仅获起首几行及结处数句耳,其中两句是“不见层波老,惟有荒崖兀
”这类盖梦中之句,大多描摹深切,亦有拟人化的情趣,而且体物的胸次也是颇为入木的,倘若醒后续写,反而显得率尔随意,出语泛泛,且平直浅白,不耐咀嚼
由此可以说明,灵感需在一刹那上揽取,迟则失之,因为灵感是瞬间的颖悟,其种种境界,决非冥思苦想所能达到
人生亦如此,只有自己的两只脚不断地行走,我们才有可能在路上与机遇相逢,从而给我们带来新的动力,转机或事业的飞跃
不断地用脚走路,便是思维与灵感的开始,因为只要是人,心中皆有悟性,唯须工夫不断,顿悟方能始现,这就好比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辍,火花始现一样
因此我以为,持续不断,是人万万不可缺失的一种精神
你又是天空的使者,带给人们生命的讯息和希望
反射阳光,那是你高洁坚贞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