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亲友圈主可免押进亲友圈验亲友圈,满意再补
突然路上看到一座充满着异域风情的牌坊样的大门,门口写着:大汗行宫
这里还有大汗行宫?姐姐、姐夫们随口就说起了成吉思汗
呵,800年前的古人离现实生活还是很近的
可是,那座大汗行宫徒有虚名,只有一个大门,没有围墙也没有任何建筑
呵呵,枉自多情了一回
这不,和未来老公交往一年了
狂热期过去,蓦然发现,我的生活,好像完全是以他为轴心的
《蓝莓之夜》经典台词,蓝莓之夜经典台词大全 7、我曾经希望他死掉,我认为那是唯一可以让我清醒的方法但是现在他真的死了,这却比世界上任何事情都让我心痛
《蓝莓之夜》
/> 虽只一河之隔,却是两个世界
古城就在河的那边
从我居住的新城区龙溪路35号寓所出发,往北,行不过二十分钟,便见那河,河上有桥
河名“西洱河”,桥名“黑龙桥”
过桥,便进入由一座巍峨的古城楼和城楼下饱经沧桑的房屋挤压着的龙尾街组成的古城区
说它是“古城”,当地认同者却很少,一说到古城,人们往往是指距新城下关13公里的到古城大理
然而这里确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古城,是南诏国时期位于国都之南的一座关隘,叫龙尾关
过桥,便踏上龙尾街
这条长不过数百米坡度约30度的斜街,本地人又称之“豆糠坡”,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叫,后来从资料上查到,坡头的古城楼叫“寿康楼”,才恍然大悟是“寿康坡”之误,这大概与对历史的遗忘有关
关于这条老街,还有“三步两座城”之说
“三步”是形容其短,两座城,立于坡头的北城楼即寿康楼自然是其中之一,而坡脚临河的南城楼则早已毁圮,只存于史籍中了
我问过很多长辈关于南城楼的事,得到的情况却不比文字记载的多,让我在深深的失望之余,对人的记忆力同样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我对老城的记忆虽然有限,却很清晰
读中学时,同学苏梁就住在龙尾街一侧的西门巷
西门巷位于龙尾街半途的西侧,我每天都要在古城楼的俯视下,进入这条被两排槐树挤得很窄的小巷
到小巷深处挑水的人很多,路面上早晚都是湿漉漉的
苏梁的父亲是市委会的会计,不苟言笑,每次去都看到他坐在堂屋固定的位置,全神贯注与人下象棋,据说他是本地的象棋冠军
在苏梁家,我们除了聊天也下棋——下象棋、下围棋,以至一说到象棋、围棋,我就要想到那条湿漉漉的西门巷,它与我的逝去的岁月有关
有时,偶然从这里走过,残留在记忆中的某段墙,某道门,还会突然从树荫的间隙里闪出
然而,在流逝的岁月间,我对古城始终只能隔河相望,对青年时代始终只能隔河相望
古城在河的那边,青年时代也在河的那边,而我却住在河的这边
河的那边当地人称为“关迤”,河的这边叫“关外”
仔细想,“关迤”落实为文字应该是“关里”才对,一在关之里,一在关之外
但自我记事以来它就一直被写作“关迤”
我想这决不仅是当地语音“迤”、“里”不分所致,也与对历史的遗忘有关
历史上的关里与关外,大概是分为“化内”与“化外”之民的
如今,居住于关外新城区的“化外”之民,倒是比“关里”居民更加接触了新的商业文化,老城区这十多年来明显衰落,退到现代文化之外,恰如走到河对岸来的,是穿西装的我去拜访昔日穿中山装的我了
我现在就穿着西装,在青灰色的龙尾街上走着
正是阳光西斜时分,街很短,思绪却很长
一条寂寞的老街,一个落漠的怀旧者,一只麻雀从头顶飞过,几茎枯草在瓦楞间抖动
想起过去的日子,便有一种物似人非的感觉
走过西门巷口,也不再转身踅入
虽然小巷里还有僻静的小院,小巷深处还有清冽的古井
栖息在小巷里的,只能是石墙和树荫下的记忆,咀嚼记忆需要有时间
之所以到河这边来,是因为几天前朋友D给我送来一份《龙尾古城保护协会》的会员申请表
虽然我不一定参加这个协会,但总觉得再见到D后总可以对他有些建议
就这样走着,来到了古城楼下
站在破旧的小城下,便突然有一种冲动,想到古楼上看看
上了石阶,门却紧锁着
隔着门往里偷窥,心一跳,便想起一个淡忘很久的人——珠
几年前,我还曾来这里访过她
珠毕业于省艺术学校,原先在当地一家歌舞团搞舞台美术,后来受文凭风影响报考大理师专美术系,一位朋友推荐她来请我辅导哲学,就此认识
师专毕业前夕,她还踌躇满志举办了个人画展
然而,毕业后,珠却回不了原来的歌舞团了,被分配到乡下一所中学
心高气傲的她,自然不愿去,就此丢了工作
时间一长,受不了父母的冷眼,这座闲置的古城楼便成了她的栖身之所
古城楼上是两层重檐式建筑,下层成了她的个人画廊,上层则是她的寝室
大约是一九九五年的一天,还在报社工作的我突然接到珠打来的电话,说出了紧急事情,要我帮忙
我赶到古城楼,画廊一片凌乱,珠用无助的眼睛望我,说,遭刼了,要我写报道声援
我很为难,拿出身上仅有的一点钱送她,她胀红脸说:你这是污辱我!我再三解释这是朋友间的一点心意,她最后很不好意思地收下了
果然,回报社,便有人说,她又不是什么著名画家,丢了几张不值钱的画,还写什么报道?事情就在意料中不愉快的了结
从此,一想到珠,心里便无形间隔了一条河
再见到珠是几年后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与泳友沈到古城楼西边山上的将军庙玩,路过古城楼,无意间看见通往城楼的门开着,便约了沈去看珠
珠脸色很不好,很困顿的样子,一边和我们说话,一边忙着在火盆里用一个大口缸煮面条,没有柴火,就把旧报纸撕成条来烧
我看她画廊里挂着很多画,有油画也有国画
珠指着其中一幅画说:这是她近期最得意的作品
我看画上画的是一个背着孩子的小保姆
“搞创作的人要关注小人物,你的作品还可写得更好,关键在于要敢于面对生活中的真实!”珠说
我不反驳,只在心里有些酸涩又不无揶揄地想,其实珠本身就是一个小人物
那天,她似乎很高兴,让我们看了她的照片,其中有在电影《四渡赤水》中当群众演员扮演一个官太太的照片,让沈看了惊叹不已
你当时好漂亮啊,沈说
上不了楼,就只好顺着老街继续往上走,一路上的房屋,多为两层木屋,临街的是铺面,铺面后有着小院
有老人在铺面前晒太阳,还有妇女在门前洗衣服,这些居住在老屋中的人都是被繁华世界遗忘了的小人物,她们的喜怒哀乐,其实就是古城活的历史
走着走着,又想起了珠,很久不见她了,不知她的下落,记得好像听沈说过,珠曾一度断饮,有好心的朋友给她买去大米
沈告诉我,珠后来曾找过沈,要沈与她合资搞一项文化经营,沈不过是塑料厂一个朝不保夕的小工人,自然拿不出钱的
这件事使我心中老是忽忽若有所失
想到这些往事,便很失落
珠如今已不知去向,我曾听过有关她的种种传闻,或毁或誉
但不论毁者誉者,对她的近况都不甚了了,不过是些隔河相望者
我对她的才华却至今深信不疑
她就像她曾经居住过的古楼,成为了历史,成为一种记忆
假如她是个名人,还可成为这座楼的灵魂
可惜她至今还是一个小人物
但有时候,历史不一定在深宫大院的
我想起了在深圳街头看到过的《深圳一日》的城市雕塑
一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场景,竟然丰富和生动了一座城市的记忆
一路往上走,关于这片古城区的记忆也在慢慢复苏
古城楼西边古井群中名气最大的“二井”,是儿时我和弟弟常去挑水的地方
一根长扁担,一个木桶,木桶里漂浮着的木片,被水洒湿的青石小巷,还有洱海水质恶变的一九九六年之夏出现在井边的一位戴米黄色毛线帽的倍受争议的守井老人,这此,构成了我对二井的全部记忆;苍山斜阳峰麓古庙群中香火最旺的将军庙,供奉着天宝战争时征讨南诏战败后投西洱河而死的唐将李宓,让我感兴趣的不是他的将军头衔,而是他先辱后荣的戏剧性命运,我曾对此陷入无休止的猜想;通往将军庙途中毁圮已久的魁星阁残垣上,几道被摩挲得光滑细腻酷似松鼠尾巴的石痕清晰动人,传说是松鼠偷食魁星阁长明灯灯油被雷神所击后尾巴留下的印痕,松鼠的命运曾一次次引发了我对强权者的忿恨和不平
这些记忆,都储存在我的几篇文字中,有的还引起了共鸣,得到了好评
每一个古城长大的人,都会有类似的记忆
正是这样一些记忆,温暖着我们对古城的印象,丰富了古城历史的细节
以致我时常想,为了保存住记忆,我们需要留下一堵墙,需要留下一座桥,需要留住一条街,需要留住一眼井
需要经常用眼光去抚摸它们
保存历史,是为了保存记忆
只有保存住记忆,才能更好地保存历史
这也许是我能给D的最好建议
当我回到所居住的新城区,路灯与路牌广告次第亮起
一条条的街道,流动着车辆
流动的车辆,使一条条街道变成了河流
一种似曾相识的陌生感突然向我袭来,让我悚然心惊
望着街对面的灯火,面对灯火中的新城区,突然想到我对居住其间的新城所保存的记忆也许还不如一河之隔的古城
在这里,随时听到敲敲打打和水泥搅拌机的声音,一些不算太旧的建筑被匆匆拆除,随后又有新的建筑匆匆产生
它们的相似性和重复性让我彻底的失忆
在这片城区,至今似乎没有出现一幢像古城楼那样给我留下永久印象的建筑
一条河,隔出此岸、彼岸,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住在河的这边
隔河相望的状态无处不在
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一事实
入夜,我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我想过河,却始终找不到记忆中的黑龙桥——那座5孔石拱桥
我当然是找不到它的,它后来已被改建为钢筋水泥桥了,我白天路过的就是新桥
找着找着,眼前恍忽间便闪现出无数陌生的桥,有钢架桥、水泥桥,有石拱桥,吊桥,更让我匪夷所思的是,我还看到了很多的天桥和立交桥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梦到这么多的桥,醒来后不无惆怅地想,它肯定与我白天过河的经历有关
大舅泪流满面,忽地从沙发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