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在汉代,在北海抱着权杖,仰望天空,牧羊,没有动摇丝丝爱国心的苏武拒绝了匈奴人的胁迫和诱惑,拒绝了匈奴的劝说
朋友李玲
被遗弃的住所只有一群人陪伴,只是因为一个愿望
大汉的灵魂,不是匈奴的使者,荣耀和财富飞逝,贫穷和孤独将随之而来
他嘶喊救命的时候,好多人听到了,但没人报案,或者出来看看
一个人就那样死了,一个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的外乡人,就在那个夜里,不明不白地死了
听到之后,反复去过多次,找最后诊断的医生、邻居,都说他死于心急梗塞,那个乡村医生还出具了证明,但没有挖掘尸骨检验
这个人的死再一次让我感到可怕,人的可怕,彻头彻尾的悲伤和绝望
我想,没一个人可以理解他当时的疼,那种疼,在黑夜,在一个人的心里,在信任的大舅哥房屋里——我想到了,心里一阵颤抖,仿佛心脏忽然被摘下来了一样
五月的麦收,是乡下收麦人们的一次体力透支
在这场繁重、漫长的体力劳动中,是没有铁打的汉子的
村中有谚语说:“麦收场上,人脱一层皮”
麦场上,永远没有空闲,每个人的发条都上的紧紧的,不时有大人大声训斥偷懒少年的声音
紧张、繁杂、漫长,与其说是劳动,不如说是一个煎熬的过程
体力的耐性,一场更为持久的体力消耗
麦收过后,所有的精壮汉子都跨了下来
八十年代的初期,鲁北平原上还有些贫穷,无法想象清贫的生活如何涵养和保证这场长久的体力消耗的
书法艺术活动与书家的情感体验确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可是情感体验往往是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的
就古代人及其情感的形态看,基本上可分为得意文人与失意文人两大类型
这两大基本类型还可以衍生出得意与失意交错或交叉的多种文人形态
这种文人命运的色彩变换必然会对象化到书法艺术中去
得意者有得意的笔墨之意,失意者有失意的笔墨之意,情感起伏变化也会在书法艺术中得到微妙的反映
东坡居士是位万花筒般的人物,他的多色调及命运的得意、失意的转换,在其书法作品中也表现了出来
如其所著书的《前赤壁赋》,书作内容与形式浑融一体,道、禅的气息弥漾其间,于稳健而流丽的墨迹中,寄寓着一种超然物外、与天地同化的情趣
然而这时候也正是他贬官黄州之际,与他为遭贬之前所撰并书的《表忠观碑》的气宇轩昂、方正俊伟,有着不小的差别,由热烈而趋淡泊了
这在苏轼此后的生涯中仍然反复重现着这不同的生命乐章
宋四大家中的另一位米芾,也如苏轼一样,是一个内心世界呈现风云际会、复杂多变的文人
他曾心怀大志,跻身仕途,然而仕途坎坷,世道难予拯救,于是转而沉浸于书画之中,且作精神的逍遥游
正是他独特的情感历程及其形成的个性,使他的书作具有率意放纵的笔法、奇诡逸纵的结体、淋漓酣畅的气象等特征
千古锁梧桐,故旧巧识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