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在一天的傍晚把一个黑脸的男人带到我们家来的
母亲说出那男人的名子时,我和父亲都笑了,这黑脸的男人竟叫王洪文
叫王洪文的男人在黑瓷厂干,他说他父亲和哥哥都在省城,将来很有离开本市,起码有离开黑瓷厂的可能
现在对自己狠一点,或许未来会过得更幸福点
51、别拿尊严,去追求一个不爱你的人;别拿时间,去苦等一份不属于你的情
/> 乘车行驶在鲁北平坦的公路上,极目原上高林秀木,常有喜鹊窝巢散筑树上惹人心生欣慰
平原上的树多了,各种鸟儿也有目共睹的渐多
从小就喜欢看留声的雁阵排成“人”字形,喜欢看欢闹的麻雀在电线上错落成“五线谱”,喜欢听头带凤冠的琢木鸟把病树敲出“木鱼”声,喜欢听黑褐色的水鹁鸪那似往瓶中灌水的咕咕声……但也时常的疑惑,曾经不喜欢的乌鸦怎么就不见了踪影? “乌鸦,嘴大而直,全身羽毛黑色,翼有绿光
多群居在树林中或田野间,以谷物、果实、昆虫等为食物
有的地方叫老鸹、老鸦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乌鸦的介绍,仅此而已
没见过乌鸦的人,只能凭借说明来朦胧地想象乌鸦的“尊容”,乌鸦的习性
上小学时读一只乌鸦口渴了,感到会衔石子填瓶解渴的乌鸦是那么聪明
后来读乌鸦与狐狸的故事,又感到一袭黑衣叫声也难听的乌鸦竟这么爱虚荣,不然怎么会让狐狸吃去已到嘴边的肉?曾听母亲说过一只神鸦为保窝里的鸦宝宝,无奈背人去金山取金子的故事
结局是不贪的“弟”发了家,贪心的“兄”烧死在了金山上
民间传说让我倍感乌鸦的神奇,也让我记住了做人不可贪、贪欲害死人的道理
其实,对于活着就是最高目标的乌鸦来说,那儿理会得了人们这么丰富的想象力,只能任其随意的“褒”或“贬”
不然,人们早应从它“哇哇”的叫声里,听出不解的疑问和愤怒的惊叹来
汉武帝时期有一首诗《战城南》,是汉乐府民歌《铙歌十八曲》中的名篇
开头三句是:“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古战场上的战斗,由城南打到郭北,伤亡惨重,诗人的战友也不幸阵亡
无人料理的尸体横陈郊野,任凭乌鸦啄食
将士客死异乡无人为其号哭致哀,生前互相嘱托,让乌鸦代替亲人哀哭
可见早在汉朝,乌鸦就与死亡关连在一起,成为华夏族先认定的不祥之鸟
小时候如闻乌鸦叫,必说“呸呸呸,呸你婆婆一腚灰”似呸过之后那倒霉事,方能免于降临自己头上
乌鸦无声无息的走了,静心细想,把人间的倒霉事都让无思维意识的乌鸦来承担,即经不住推敲又幼稚可笑
可恰恰是人们的这种“厌恶”,无疑成为了加速乌鸦灭绝的重要因素
世间不见了乌鸦,七灾八难的事依旧发生,与其指责鸦噪,与其推卸责任,何不反思人类为生存而舍本求末之中隐含的危机? 过多的人口,使黄土地背上沉重的包袱
超限度的开垦、放牧,已让脆弱的生态失衡,也把可怜的动物们逼到了灭绝的边缘,可人类仍陶醉于消耗地球资源的享受中
太长的封建皇权统治,造就中国人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以至文过饰非、推诿过错乃至嫁祸于人……古来皆知人命关天,却似乎只有很少人同情动物的命运
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的道理浅显易懂,再往深一层理解,关心动物的生存也就是关心我们人类自己
试想地球上如果没有了动物,我们人类肯定也在劫难逃
鸟兽无言,乌鸦无言,它们只能以远逝、以灭绝来抗议人类的杀戮,抗议其生存环境的恶劣
几年前,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中,一只飞进赛场的小鸟不幸被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身亡,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立可中止比赛,为自己偶然的过失而难过的跪倒在小鸟面前,全场观众都为运动员的虔诚之心所感动
假如乌鸦们会受到这样的敬畏,它们也许就不会远离平原
小时候听过乌鸦叫,见过乌鸦飞,当儿子问起乌鸦时,尚能形象的描述一番
等到儿子的孩子再问乌鸦时,真不知生来就没见过乌鸦的儿子怎样作答?当越来越多的动物只能从图画、标本、文字上为后人所知时,地球上生物的命运真得会变的难以预测
“群鸦争晚噪,一意送斜阳
”“仰看林间乌,绕树哑哑飞
”古人笔下所描述的景象,我们再也难以见到了
回忆儿时的乌鸦,心情与笔一样沉重
随着平原绿化的加快,心愿尚存的鸟儿,能够在美丽的鲁北平原上平安的生息繁衍,不再象乌鸦那样的远遁而去
/> 儿时的零食 带孩子逛超市,照例大包小包的零食买了一大袋,一出超市,就迫不及待地拆开吃了
能吃的好吃的不尽其数,望着儿子陶醉的神情,不禁想起了儿时嘴谗得受不了的日子,想起到处寻找零食吃的日子
丈夫不屑地说:“你们城里的孩子,哪能穷成那个地步?夸张吧?”是的,城里是会比农村富足一些,但是,城里的孩子抓不到野兔,采不到蘑菇,摘不到野果,没地方种红薯芋子`````其实,说到底,我们想找吃的,还真不如农村的孩子便利丰富
正在长身体的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搜肠刮肚,翻箱倒柜地寻找一切可以吃的东西,填补寡淡的饮食带来的无限贪婪的胃口
酸菜根,是最常见也最容易得的零食了
当然它本来的功能并不是零食,但是,在贫困的岁月里,它用酸咸的味道,滋润着我们贫困平淡的童年
母亲学着农村的奶奶,用极少的钱,买来成堆的芥菜,晒干后塞进瓮里,加上盐巴辣椒,塞得满满的,闷它三两个月,就成了青黄不接的季节中最好下饭的菜了
而且还能吃上半年有余呢
虽然就着酸菜吃饭实在是难以下咽,但是在无聊漫长的寒假暑假里,在贫困匮乏的岁月里,我们经常偷偷地抽出一条长长的酸菜根,先从叶子吃起,慢慢一点一点咀嚼着,酸辣酸啦,让闲得发慌的嘴巴有点感觉吧
锅巴,那是孩子们解馋的一大零食
能加点油炒的剩饭,本来也只有家里出大力的父亲独享,留在锅底的锅巴,才是我们兄弟姐妹们
又香又脆又焦,咬起来磕巴磕巴的,单是听声音,就谗死人了
奶奶用锅铲用力地铲啊铲啊,照例弟弟是第一个拿到锅巴的,捧在手里,蹦跳着跑出厨房;接着是哥哥了,如果还有,那才轮到我得,谁让我是女孩呢?是奶奶口口声声说的赔钱货呢?不过,我可不着急,爸爸会偷偷地向我招手,趁着哥哥弟弟出去的时候,悄悄地塞一块特别大特别完整的锅巴给我,还叮嘱我只能在厨房和他一块吃
怪不得奶奶经常念叨着:“人家都是重男轻女,就我们家的姑娘比小子值钱呢
” 猪油渣,哎呀,那可是半年遇到的一次盛宴
能买到肥猪肉在那个年代本来就不容易,炸油的时候,简直是家里的一大盛事
这时候,一般是爸爸亲自掌勺,劈劈啪啪的响声,让大家觉得生活都有奔头,渐渐地,锅满了,油打起一盆又一盆,渐渐地,白花花的肥猪肉越变越小,越变越黄,香味越来越浓郁
终于,猪肉炸好了,猪油渣出锅了,金灿灿,香喷喷,趁热放点盐巴,也不顾烫手,顺手就捞上几块,边呵气边就塞进口里了,还真舍不得一口吞下去呢,总是慢慢地含着,静静地品味着猪肉的香甜,心里暗暗发誓,等我工作了,拿到工资的第一天,一定要买上5斤肥猪肉,炸它一大碗猪油渣,吃个痛快
十五年后,真的领到工资的时候,我们早将大碗大碗的猪油渣扔了,听说吃了容易得病呢,最主要的是,我们早就不拿猪油渣吃了
咸鱼干,轻秤,一斤三两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