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04年的金秋十月
金风飒飒,艳阳高照
在煤城的标志性建筑——调兵山商业大厦东南侧装饰一新的清真饭店门前,彩球飘舞,欢歌阵阵
无数的人们欢聚在这里,他们有的头戴礼拜帽,有的头披穆斯林盖头,脸上充满了无尽的喜悦,仿佛要迎接一个盛大喜庆节日的到来
铺上鲜红绸布的长条桌边,依次坐着新郎新娘的父母、证婚人以及应邀前来的本地和外地的清真寺阿訇
——辽北煤城的首次穆斯林婚礼将要在这里举行
人生如旅,亦哭亦歌,曲终人散时,然而是痛者自痛,伤者自伤
一场幻想,一场喧闹,兴盛谢后,君临世界
我用一回身摆脱的你我用一辈子来忘怀
谁放了谁的手,谁比谁更忧伤?今...【观赏全文】
母亲在麦子成熟的季节总会坐立不安,在麦子开花和叫嚷的日子里,在收割机轰鸣着开过原野和道路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得到她的忧郁
前几天,北京电视制作中心的一位朋友来革命老区选择拍摄场景,我领她来到了白草坪,我们在一位老乡家里吃的午饭,这家的男女主人才二十五六岁,是一对刚结婚的小两口,他们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十二份的欢迎
男主人叫妻子跑到山上抓了一只草鸡,又跑到他父亲家里要来了一小袋蘑菇,为我们做了蘑菇鸡
男主人的酒量并不大,但怕我们的酒没有喝足,他几乎是舍命陪君子了,结果我们没有喝醉,他先醉了
他的妻子埋怨他:不是让客人多喝点吗,你反喝多了
男主人却笑笑说:咱沂蒙山区不是有一句老话嘛,在谁家,谁能啊!
这里的村民质朴善良也安逸愚昧
他们喜欢聚在一起,说说村里的村外的事情,或者谈谈天下大事
谁家的儿子带了新媳妇回家过年,什么东西又涨价了,云云
小村的凝聚力是大城市的冷漠不能想象的
甚至村民家的亲戚大家都清清楚楚,正月初2这天,有拜年的客人进村,村民就知道这谁家的什么客人,热情的村民会马上跑去通知主人
村里的人都认识我,每次见到我都亲切地叫着我的名字,招呼我,连我娘家的情况,很多人都清楚
虽然我一年来不了村里几次,但这里我比我娘家的人都熟悉
和这小山村比起来,我娘家算是平原了,小镇是没有这种氛围的,大家都各顾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