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乃是一个综合的范畴
包括音与音和,又包括音与指和及音与意和
明冷仙《琴声十六法》中对和亦有详细论述:“和为五音之本,无过不及之谓也
当调之在指,审之在指,辩之在指
弦有性,顺则协,逆则矫,往来鼓动,有如胶漆,则弦与拍和……”和乃中华民族之气度,中国思想之真谛,中国艺术之精神,中国音乐之理想
和与琴德相通,琴声乃为人心之表现
若想求得琴曲之超逸境界,弹琴者必须具备超逸之品格
有道之人在不清之琴上可奏出清音,其原因也就在于此
所以,练指之前,先要培养弹琴的气度,使弹琴者自身具有超逸之品格,然后再练其手指
两者皆俱全后,在每次弹琴之前还要进行心境的调节,做到仪态庄重,心情澄澈,气度舒缓,神思远高,在这种万籁寂静中发出清冷之音
去古日乃之前,我绝对没有想到,巴丹吉林沙漠纵深处还有人家,还有草原
即使我说给其他人听,大都会表示怀疑的
这么大的戈壁,这么荒芜的土地,即使上帝也难以置信
浩瀚的沙漠,黄沙如金,奔涌不已,日日都在吞噬淹没
怎么还会有人生存和居住的呢?听了我的疑问之后,在小点待了多年的老同志就表示出极大的不理解
仿佛戈壁深处有人家的事实是我应该知道的一样
我说我真的不知道,沙漠,凶猛决绝,无视任何生命,连极其坚韧的骆驼草都难以生长,何况比它们脆弱的人呢?
通往中国核城的路上,疏勒河踏着一片阳春白雪的心境,以高山流水般的清韵从遥远回到了她的故乡
谨以以上一点朴实的文字来追思我亲爱的母亲,平凡而善良的母亲
人生有两种采用与探求:一种是探求财产
与财产相贯串的再有权利、位置
财产、权利、位置,三者固然不全是一回事,但不管哪一种排在第一位,那么跟在反面的确定是另两种,三者是拉扯连接的裙带联系这是对于理想的满意或蔓延
人生的另一种探求,是对道理的探求,与此相贯串的,是对人命价格与意旨的探求
比方孟子,他就如许说过:即使我凌晨闻知了道理,即是黄昏死了,我也甘愿甘心,内心满足了
为了道理,连人命都不妨不要,这很代办举行这种探求的人的品行特性
而这后一种探求,对立于前一种探求,常常是一种逆向的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