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亲友圈主可免押进亲友圈验亲友圈,满意再补
奶奶的照片先是被母亲保管着,后来不知怎么的跑到了我的书里
三十八.我纯真的觉得,牵了手就不妨到皓首
前几天,北京电视制作中心的一位朋友来革命老区选择拍摄场景,我领她来到了白草坪,我们在一位老乡家里吃的午饭,这家的男女主人才二十五六岁,是一对刚结婚的小两口,他们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十二份的欢迎
男主人叫妻子跑到山上抓了一只草鸡,又跑到他父亲家里要来了一小袋蘑菇,为我们做了蘑菇鸡
男主人的酒量并不大,但怕我们的酒没有喝足,他几乎是舍命陪君子了,结果我们没有喝醉,他先醉了
他的妻子埋怨他:不是让客人多喝点吗,你反喝多了
男主人却笑笑说:咱沂蒙山区不是有一句老话嘛,在谁家,谁能啊!
古往今来,男人们写作的灵感似乎大多来源于美酒和美女,古代的如李白、柳永等等,而女作家呢?有的灵感来自于孩子,如冰心,有的来自于风景和男人,如三毛
我不是作家,只是一个喜欢文字的普通家庭妇女,很多时间是独自一人在厨房度过的
其实我喜欢一个人在厨房里,感觉那里是我一个人的天地,遇到心情好的时候,变换一些花样,创造一些从没做过的菜,比如青椒炒玉米之类的,心情不太好的时候,便哼着歌儿随便做一些普通家常菜,如醋溜土豆丝
有时候,把自己能想起来的歌儿都哼了一遍之后,随便捡一首喜欢的,反复哼着,这时节思绪便飞扬起来,有时候是几句诗,有时候是一篇散文,大致构想便在脑海里了,等到吃晚饭一切收拾停当,便把它笔录下来,当然也有一些当时想到的好句,过后忘了,也会叹息不已,但在当时,两手油乎乎,穿梭于菜刀与锅铲之间,哪里有空闲去握笔呢?有时也想该在厨房里放个录音机,一边想一边念出来也就记录下来了,但想归想,终于也没有付诸行动
由于所写文字多构思于厨房,便不免有些小女人的小家子气,也不知读到它的朋友是否能从中嗅到一丝饭菜的香气?若果真如此,倒也让我觉得有点欣慰
此刻,一晃这么有年往日了,十足都犹如跟跟着时间的脚步渐行渐远,惟有原地的我还在强颜欢乐,徜徉在一部分的城池里,径自遥望天际,看苍白的月弯勾住过往的陈迹,对着时间悼念开初,大概我所享用了,也只是是那一抹暗淡的忧伤结束,当我静静地回顾回顾的功夫
已经的画面都成了昙花一现
留住的那涩涩辛酸和退色的条记本,及至于我还没忘怀那片浅笑的生存,遽然想问一句,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