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最让人悲哀的,是文化
小城是文化县的小城,小城的文化,在历史上,也是颇有些名气的
“人在长城之外,文居诸夏之先
”县志中是这样记载的,小城人是这样自诩的
现今的小城,有一个文化馆,却是简陋而陈旧
文化馆有一个图书室,里面陈列最多的,不是文学书籍,而是方方正正的马列著作和毛泽东选集
支撑文化馆的,是几个与书画音乐舞蹈打交道的人
他们安分守己,占着自己的阵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在小城为文的人,几乎都未能守住自己的贫困和孤寂,而远走了他乡
小城也有文联,却不见有什么活动
逢年过节,电视上最多报道文化的,就是农民们欢庆的锣鼓、秧歌、小曲子等
小城还有一个老年人坚持的诗社,传统得古怪,他们主办着一份薄薄的刊物,这倒是唯一的闪光了
常常趁着买水果的当口,和他们闲聊几句,无非是寻问些家常里短的事儿
知道了他们是聊城莘县的,老家上有老父病母,下有少儿弱女
年老的父亲还要耕种几亩薄地,有病的老母负责照顾全家的吃喝,儿子已经上初二了,女儿尚小,好象才六七岁,为了生计,他们离乡别子异地卖起水果
说起生活的艰辛,男人总是边说边搓着他那粗砺的手掌,干涩的摩擦声里却有对生活坚定的信心
每次说到儿子,他就会快速搓着手掌,声音也提高了,语速也加快了,眉间舒展了,“俺那小子成绩可好了,总考第一……”浓烈的山东味道的笑声夹杂着各色水果的香甜味儿一起飘散开来
咱们没辙采用存亡,高贵艰难,权利便宜,但不妨采用本人的人生
在兴庆公园里有一座标记性的兴办叫作:沉香亭
它坐落在兴庆湖中心岛上重心处
这是一座典范的仿唐兴办:底座是两层洋灰台基,边际汉白石雕栏环绕
四角攒顶,上盖碧色石棉瓦,宝顶贴金;下立朱色大石柱,雕梁画栋;亭身刻门凿窗,晶莹小巧
阳光一照,富丽堂皇
在孩提回顾中,河水澄清透亮、苍翠宁静,像极了纤细曼妙的女郎,阳光映照下,波光粼粼,水中的水族闲云野鹤几只小绿头鸭浮在海面,游来游去
腊江山常常是邻近农村儿童们疯跑游玩的场合
每当炽热的夏日光临,和搭档们一道,悄悄跑到河滨,脱得光秃秃,一个个跳到河里,打水仗、捉水族,泅水玩耍,凉快的河水使人好不痛快
白昼的腊江山是温暖的,周边的农村炊烟袅袅,搀和着鸡鸣狗叫的喧闹,气氛中充溢着土壤农户的芬芳
晚上的腊江山是宁静的,纤悉的小河在银灰的月色下,闪闪发亮,宁静而和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