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什么童稚,老练然而是薄弱的托辞
说走就走的游览,不屈不挠的恋情,所谓老练的人,向往不来
“这……这不是做梦吧?”胖胖教师喃喃自语地说
说归说,现在也不缺什么,生活中的啥事喜欢就好,我们一天忙着店铺里的生意,在商场中逐渐站稳脚跟,有了这只猫左邻右舍老鼠少了,不必的烦去了,早出晚归猫儿送往迎来,平淡的日子匆匆翻过
十多年过去了,我对当时《神卡月报》所发表的文稿已不太记得,但最为清楚记得是,当时有一位1991年入伍的陕西籍战士在《临别回头一瞥》中写道:“父亲是一个朴实勤劳、性格内向的农民,长年辛勤耕作在农田,很少与人交往,也很少说话,但当儿子当兵将要离开家时,他心想这一走就是好几年不能见面,很想和儿子深谈一次,但性格内向的父亲连一句话也没有讲,只是临别时向儿子深深的回头一瞥
”这位战士写道,这一眼,使他读懂了父亲在临别时如何难舍的心情;这一眼,是对他无言的教诲,“只有安心部队工作,争取立功受奖,为祖国的边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记得当时看完这一篇文章后,很多战士都留下了激动的热泪
还记得,“神卡月报”转载《人民日报》刊登的反映我们神仙湾哨卡的《冰峰哨卡度除夕》一文中,写到哨卡春联“斗风沙战严寒誓守昆仑;保祖国为四化贡献青春
誓守边陲
”正是这宏伟的大志,这豪迈的口号,激励着一批批一代代边防军人守卫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捍卫着祖国的领土完整;也正由于他们“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崇高思想境界,甘愿在寂寞乏味的风雪高原奉献青春,奉献生命,我们才能过上这美满幸福的生活
我转业到地方十多年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为他们感到自豪,我深深地祝福他们!
成都知青黎抗美说话的口音像刀锋,削薄,擦音有浓重的口腔感,那刀不是用来杀戮的,倒像是用来削水果或剪裁丝绢的
成都发音是黎抗美最洋的地方,多年之后我遇到一位成都知青出身的英语老师,仔细观察过他的发音,他的发音要比我见过的任何地方的人讲究,吃饭的“饭”,算了的“算”,只要有“an”,不管是需要嘴唇聚拢还是后拉,他都发得一丝不苟,而且每个细节都讲究到了及至
再则便是她身上体现的大大咧咧,潇洒,甚至放荡
黎抗美走路总像是在蹦跳,夹道的樱桃树和桑树时不时总能得到她的抚摩,歌声飞扬,而且是爱情的,惹得生产队的小母驴脸红
我们不时悄然跟在她的屁股后面,观察她,模仿她
在龙嘴子抬田改土现场,黎抗美成了所有女青年的中心,挖土、刨土、推土、运土,都愿意贴近她
她一边刨土一边讲成都的厕所不分男女,只是翻转门上的纸牌,有男孩想看女孩解手,故意把男的翻成女的
讲到兴头上,黎抗美停了手头的活,拿锄把撑着身子,眼珠在身边的人脸上滚
身边的人也停了活路,望着她,她们的身体已经有了欲望,只是还不曾满足过,她们渴望着
黎抗美哈哈大笑,她们也哈哈大笑,只是她们的笑慢了整整一拍——女孩入厕了,褪了裤子蹲下,男孩却没有勇气看了,一直屏着呼吸等女孩完事离去——不晓得那厕所有几个蹲位,要是再进来一个女孩,或八个女孩,那男孩可就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