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边立着一块大大的铁皮招牌,印着两个大字——苗圃,沿小路下去,两边一排排半圆的水泥支架子,是塑料大棚
抵御严寒的透明薄膜拆去了,露出许多的盆景、花卉,郁郁葱葱,争奇斗艳
这些遒劲的枝条,娇艳的花儿,笼在若有若无的雾气里,有些朦胧
我特别喜欢这样如梦似幻的感受,太真切的现实,反而刺目
它说,黑的局部是由于你对我太好了,我的养分特殊的充溢,以是黑的局部我看上去是那么的时髦
白的局部大概你也不想留住它了吧
很多白的头发搭档仍旧被你逐一的拔走,它们躺在地下或你的枕头边际,却没辙再留在咱们中央,历次的辨别都是一次忧伤的掉落,我留不住它们,听任我还好吗使劲的拉扯,它们仍旧摆脱了这个场合
八十年代风靡烫发,三姐爱美,剪了辫子,直发用药氺弄弯曲
“谁让你弄成这样?”父亲吼道
“我自己
”三姐低声说
“照照镜子,像个疯子!”父亲继续吼,喝口酒
三姐说:“别人也这么弄的
”“别人我管不着,你赶紧给我剪了!”“不剪
”憨厚的三姐上来拧脾气
“你敢!”父亲拍着桌子,桌上的暖壶倒了
漫长久夜,一次次地援笔刻字,墨染芳香,划过哀伤,却也是,道不尽的辛酸,数不尽的篱殇,诉不尽的心曲,品不尽的辛酸,终是无报酬伴倾吐
千古心腹难求,心音难觅罢
办“九大碗”这风俗无疑是农耕时代的特殊产物,它反映了我们的祖先渴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社会理想
无论是哪一家有了事,不管是喜事还是丧事,也不管这家人有钱还是没钱,镇上的人们一律都要去帮忙,而且一帮就是好几天,从最初的借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到最后归还家具,有始有终,绝不让主人家一家人劳累,颇有“摆起八仙桌,垒起七星灶”的架势
去吃“九大碗”是要向主人家交钱的,你五十他一百,账房先生戴着老花眼镜,用毛笔在账本上如实记下客人交的钱,到时分文不少的交给主人,主人抱着这本人情簿子,等别人家有事的时候再去还人家
客人交了钱吃起来心安理得,条件差的人家也可暂时借助大家的力量将家里的事办好,体现了集体的温暖,有点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的味道
同时使镇上的人建立一种千丝万缕的经济关系,永久牢固,和谐美满
多少年来人们牢牢守着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若有人收了别人的钱而不还,或是别人家有事而不去帮忙的话,是要被人背后议论的,背上一个不落教(不够意思)的名声,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我很佩服我们的祖辈们定下的这个规矩,既富有人情味,又有一定的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