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真的能担当此重任?!莫如说,是对生命的敬畏
总有一些事情难以操纵,恐惧,好奇,探询,与解释欲,同时指向一个结果,和结果的结果
忧伤时无妨和我说;苦楚时别忘了跟我讲;有病时别忘了报告我;艰巨时牢记要讨教我;悲观时要想起再有我;欣喜时更不许忘怀我
伙伴的设置,就在乎此
咱们是伙伴,这就够了...【观赏全文】
上了大学后,我便以科学和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民族的传统与习惯,信仰与生活方式
于是当讲春人来讲春时便开始与讲春人辩论插在畜棚的香纸还不如给牲畜们丰富食物,他们长得还更好;六月六晒棉衣的时候不再喜欢听母亲那关于晒战袍怀英雄的故事;七月半也不再肯为那死去的亡灵烧纸钱,而是一再对母亲说这是一种迷信;就连腊月里吃着腊肉时也不忘叮嘱母亲说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的治癌成分;自然大年三十夜也不会再熬夜,在高等教育熏陶下的我,那里还会相信“年”的故事
闲着的时候不忘向母亲描绘着那粉墙黛瓦,鹦歌燕语的江南,盛产细瓷,丝绸,诗词和评弹江南,那以精致,细腻,雅致厚重为美的中原文化
即便是后来喜欢上了陶渊明“繁华落尽见真淳”的文风,对本民族描绘也是吊角楼,石板街里的木叶情歌,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方式是多么的浪漫而神秘,多么充满了诗情画意
那时聪明的我,那能体味到,讲春人与母亲的漠然的神情,体味到为自己所批驳愚昧与落后的后面,深藏着的是一个民族在苦难生活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正是这种希望,激励着先辈们创造出这许多惊人的辉煌与灿烂的文化来
尽管当时的创造者并未意识到在他们居住的吊角楼中,使用的青铜器上,歌唱着山歌里,祭祀时的《梯玛神歌》中
展现着一个民族瓜瓞延绵,生生不息的精神
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才有了世界的东方,一个古老而年轻的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三国吴人徐整《三五历纪》记载了一则瑰丽雄奇的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天地浑沌如鸡子
盘古生在其中
万八千岁
天地开辟
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
神于天
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
地日厚一丈
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
地数极深
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随后他又在《五运历年纪》又进一步描述了盘古死后的情景,“左眼为日
右眼为月
……发为星辰
”遥想天空初诞之际,水红色的正电荷同深蓝色的负电荷相互撞击,闪耀着奇异的火花,蓝汪汪的天幕上不时划过类似极光的艳丽光束,大团白色的雾气蒸腾而去……这大概就是最原初的天空了
每读至此,不禁掩卷
伟人掌呢,要形儿没形儿,要条儿没条儿,要味儿没味儿
脸盘挺大,还长满“痤疮”,“贴面”不行,“亲吻”更不许,只能是望脸兴叹
但伟人掌因着既入得了药,又下得了饭,虽居花之榜尾,但在适用上,大约能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