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能忘记的是,母亲在让我们吃好喝好时说得那句话:“粑吃半饱,茶灌饱,吃我做的包粑两个就够了,多了就会撑得难受
”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好吃的东西,不能吃得太顶,淡淡地享受,才有可能品位出生活滋味的悠美和甘醇
又快过年了,猛地吸一气,仿佛能闻到母亲做的包粑的香味…….
拐弯,直行,前方一片湖
湖水碧绿清澄
行几步,忍不住回头,见榆树繁盛,枝柯舒展
黛青色沿角隐约显露
耳畔有沙沙风声,细听,却好像琮琮铮音,缓如梵乐,似古曲《高山流水》,又像《出埃及记》
虚幻中,现出一个模糊的影子,可能是群神中的某一位,也像大贤圣哲们,又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有光,有火
光与火交替,重叠,若隐若现,走过来,走过来,一直走过来
门前的柳树栽了好些年,黄沙越积越多,原先的水渠被水泥替代,浇不了水
夏天的太阳把它们的叶子晒得打卷,变焦
我看不过去,中午饭后端水浇一次,傍晚再浇一次,我想这样它们可以活得久些——第二年春天,它们还是干枯了
枝桠飞舞,在大风中节节断裂
领导说,影响美观,就让人砍掉,送到饭堂,引火用了
一个是小卖部
在办公楼和宿舍之间,两个女孩子看着它,不少人去买东西
有些日子,我负责外来人员管理,看了她们的身份证,做了登记,并发了一个管理规定
她们说我们在这儿安分守己地,看这个没用,我说我们是防患于未然,先敲警钟
她们笑笑说,好,收下
又一段日子,我再去,管理规定早已不知去向
货物很贵,高出其他地方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我抗议,好多人抗议,她们说,承包费太贵了,或者说老板订的价格
很多人气恼,但没办法,特别是抽烟的人,贵也要买,也必须在她们店里买——只此一家,别无它店
两个女孩子自己生火做饭,用电,不用煤气,还没有正午,她们炒菜的味道就在马路上弥漫开来
刚从乡村的巷子撒泼回顾,毛毛便已浑身大汗,但不见得稀奇的是,它的热,果然是用舌头在做散热器,搭拉着粉赤色的舌头,斯哈斯哈的呻斥着
哦,想起来了,这只白色的刍狗自从抱回到达此刻仍旧一岁了,按咱们平常人年纪折合来算的话,它仍旧是十岁的儿童了,但这次遛狗各别于往常的是,它果然急赶快促的赶快探求着进步,把我落在了反面,很快的回到了家
人生谢世,在尘世阡陌之间前行,必然会有很多擦肩,也会相左很多,留住很多可惜和伤悲,都在劫难逃
那些暖民心扉的场合,那些暗香欣然的情绪,那些令民心烦的呢喃,都在一转瞬之间,找不着了
情愫未然丢失之时,才发觉到从来它们是如许的弥足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