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才回来?!我可是回来有段时间了
一直在这里教书,挺好的
你来上学吧!她边说边望着我,甚至没有征询我的意见,就领着我来到中间那条课桌旁,将我安排在第二排上
难道她还记得,这个座位是我读书时最喜欢的?我怀疑着
可还没等我开口,她就径直走上讲台,拿出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板书开了
所以,当你想要离开时,不必急着划清界限,不妨回头看看那个人是否在等你的一个拥抱,或许你多说一句我爱你,你跟她之间就多了一个永远的可能
父亲是从省城下放农村的,对农活他是个门外汉,只能靠在部队当兵时学的理发及木工手艺苦点口粮贴补家用
由于那年头视做手艺为"投机倒把",本地是不能做了,无奈何他只能流落他乡
于是,全家的生活重担就落在母亲一个人肩上
桂花的一件水红色衣服,并不仅仅把她一笔点俊美了,更一笔把她家点亮了,也一笔把一座村庄点燃了
田家山不大,二十多户人家依着山势次第而居,呈现出三个大台阶
中间和下面的一层被一条小巷道隔开,相互呈唇齿状,互为牵连
这里应该是村庄最初的缔造者和最原始居住者的后裔,邻里之间互为亲房,所谓亲房者,乃是历经数代人之后的一种远亲关系,辈份差距拉的比较大,从曾祖父到玄孙可以数到八辈人
下面一层处在基本上平整的一大块平台上,被与分割上下两层的那条巷道平行着的另两条巷道再次分割,人们住在两条巷道的两侧,相向或背向而居
原来在村子中央有一戏台,唤做总门上
戏台自然倒塌之后,被族人用作了宅基地
下面一层的住房座向略有差异,大门或东或西,或左或右,高底样式参差不一
中间一层被一纵向巷道左右分开,是一面一百二十米长的陡坡,房屋依坡度呈小台阶状分布,大多走向相同
村庄最上面的一层和中间一层通过一道五十米左右的陡坡相连,住房是整齐的一字排开,房屋走向和大门位置朝向几无不同
邻里之间辈份差距较小,约略可以从祖父数到孙子,只五辈人
有风就有沙,这在北方已经是生活常识
南口风大沙尘也大,记得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南口的春天,沙尘总是不请自到的常客
从二月底三月初开始乘着呼啸的北风而来造访,一直要到草绿花红的五月才恋恋不舍地挥手向满脸怨意的人们告别
在这段时间内,它总是每隔几天就要显示一下它的威力与存在,高兴时像薄薄的黄纱巾飘荡在难见蓝色的天空,不高兴时脾气暴躁像天漏一般漫天黄沙遮天闭日……其实不仅仅是每年春天才会有沙尘,秋天南口的沙尘也一样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