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透雨过后,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涝坝(水塘),阳光从水面反射过来,顿觉千百面魔镜在闪烁
天刚放睛,柳树纷飞如云彩,我和弟弟率领着各自的小尾巴挽起裤管在涝坝里踩水,裤管上沾满了铁青铁青的陈泥
这时叔叔进来了
他告诉了我们事情的经过
男人食言了
不是买不起,也不是一时资金周转有困难—他自己又换新手机了,价格远在那条水晶项链之上
姑妈九十多岁了,托人带信给我,说很想念我,并告知了她在县城的住址
我急忙搭乘汽车,去探访五十多年未见面的姑妈
姑妈是父亲的小姐姐
从小被送到乡下托人抚养
谁知她喜欢上了农村,后来要接她回家,竟怎么也不肯回来了
祖父母只好尊重她自己的选择
长大后她就嫁给了这个农家
她和我的父母相处的很好,从未发生过争执
我记得姑妈家的房子很奇特,土墙草顶,呈正方的口字形,中间正方形的小天井,晒衣服很安全
后面三间住人,前面是牛栏和农具库,东面是厨房
姑妈对自己的生活心满意足,她为自家的“玻璃窗”非常自豪
其实她的所谓“玻璃窗”,就是在卧室的土墙上挖一个小方洞,洞中镶嵌上一块杂志大小的玻璃
玻璃直接固定在土墙中,没有窗框,无法打开,只能采光,不能换气
姑妈骄傲地说:“全村只有我家有玻璃窗
你看这多亮堂
要是猪进了菜园,或有人偷菜,我都看得见
” 姑父虽出身农家,但他不想种田,也从不种田,只在镇上摆个香烟摊子混日子
他很羡慕城里人,城里人的一切,他都认为很时尚,值得仿效
饭后,不管是否塞了牙,他都要在大竹扫帚上折下一根小竹枝剔牙齿
他说:街上人作兴用“剔牙棒”剔牙齿,我这也算“剔牙棒”了
他把“牙签”叫作“剔牙棒”
公公是个勤劳的农民,头发胡子都白了
他天天下田忙农活,割稻犁田样样来,一任儿子衣冠楚楚地坐在那儿剔牙齿
他没功夫和我们这些小孩讲话
表哥是个瘦弱而敏感的青年,白白净净,很爱干净,在镇上的布店里当学徒
姑姑收了个童养媳,尚未圆房
这位表嫂是个健康而害羞的农村姑娘,红朴朴的脸,两个大眼睛,一条又粗又长的辫子
她从早到晚,承担全部家务,还要下田干农活
她对我这个城里来的小男孩很友善,常拿含笑的眼睛看我
姑姑不在的时候,便偷偷和我讲故事,唱山歌
有一首“瞌睡歌”最好玩:“从前有个童养媳,晚上一边打瞌睡,一边洗碗
她低声唱道: 瞌睡金来瞌睡银, 瞌睡来了不留情
保佑我公婆早早死,我一觉睡到大天明
婆婆耳朵不好没听清,便大声问:“死丫头唱什么?”养媳妇马上大声答道:‘我唱瞌睡金来瞌睡银,瞌睡来了不留情
保佑我公婆活千岁,好把我小媳妇带成人 婆婆一听,心花怒放,便说,‘锅台上还有碗刷锅水,你拿去喝了吧
’” 解放后,表哥考入县农业银行,姑妈一家逐渐搬入县城
姑父早已去世,表哥在一次运动中受了惊吓,得了精神病,成天卧床不起
姑妈的孙子顶职进银行工作,也已娶妻生子
我找到姑妈住处,门锁着
邻居说,老太在里面睡觉,她叫孙子把门反锁,以防盗贼
我找到表嫂,她已经是七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我作了自我介绍,然后问:“你是树珍嫂嫂吗?”她一听便大笑起来,说:“连我的小名都叫出来,真是表弟来了
”她把我介绍给她的儿子和媳妇:“这是你表挖挖
”当涂县对爸爸有个奇怪的称呼,叫“挖挖”
这“表挖挖”应该就是“表叔”了
姑妈靠在床上,看起来很健康
她居然不叫我小名,而是一本正经的叫我大名
我把带去的几样点心交给她,又给了她五十块钱
姑妈非常喜欢,说:“你小时候就乖
我带你睡觉,帮你穿衣服,我问:‘你长大了怎么孝敬姑妈?’你说:‘我长大了,买好东西给你吃’
现在我真吃到你的东西了
” 表嫂告诉我,姑妈经常说,她娘家在芜湖有好多人
姑妈八十多岁时,两次派孙子到芜湖找
第一次没找到,第二次找到了,父亲已经过世,姑妈才打消了来芜湖寻亲的念头
这几年又不断地想念起我来
我想,每个女人都有浓浓的娘家情结,像陈年的醇酒,愈陈愈香
娘家是自己的根,是心灵的避风港
女人遇到烦恼,一提起娘家,便会眉开眼笑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也是娘家
兄弟姐妹都不在了,娘家的侄子也是娘家
这次短的相聚,给姑妈带来很久的快乐
三年后,姑妈去世了
她临终前,还念着我的名字
政治运动的动荡,使亲人咫尺天涯,失散五十多年
但亲情却是割不断的
所谓旧书,都是自己的藏书,是自己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间杂着各种心情一本一本淘来的,几乎每本书都是一个故事,都能慢慢勾起自己对当时情景的回忆
那真是美好的回忆,有些书甚至在当时说过什么话,都能一点点回忆起来,那感觉,像喝了二两小酒一样,开始进入美妙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