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尚在,发如雪,身佝偻,炉前映照的脸,纹壑纵横,灿颜不复
笼袖闭目,眉低低,心中的雪,飘成一阙薄凉的词;一缕世风,在我闭关的门隙,悄悄挤进来,吹成一曲凉凉的调;旧木格的窗外,月下徘徊,无处寄相思的姑娘,已随了今日不复曾在的月色,老瘦成一支残弦,奏不成旧调的凄清
2、一菲:哎,还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所以还不知道你是做奶奶还是外婆
喜顺在靠窗的一面炕上蹴着喝茶
炕沿下面一人坐在椅子上一边抽烟一边喝茶
迎门的脚地当中站着一个人,在催着去给粉草机换料
喜顺以快于常人的速度眨着眼睛做着答复
我叫了一声大大
喜顺侧脸见是我,不惊亦不喜,但有明显的意外
我再问一声:大大,你城里没去吗?媳妇子利索地下了炕
喜顺一边下炕找鞋一边说,娃娃,我夜里个去的
你咋来了?噢,守忠也来了!推让着上炕
入乡随俗,不能有半点嫌弃,只好大方地拉过被子盖在腿上
冷冷的冬日,长久的夜色,瑟瑟的北风,让几何夜行的人感触缺乏透骨,然而冬日里民心的一抹慈爱之光给这炎凉的尘世带来了蓄意的和缓
大概北风中冬日的夜保持冰冷,可天上的月色却照明了一到处尘尘世的微光,微光会合成那一抹抹照明民心的光洁给风雪中迷惑前行的人带来蓄意的光彩!
他们从1984年就开始关注和参加了
最早是两三个代表来观察,摆个小摊位,到今天,几乎是年年十几个人的队伍,摊位由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到百来平方
这次来参展的人员我数了一下——28人,不仅有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管理部门,外贸部门,连美工设计都带上了,连车间里干活的在线工人也捎上了
为什么?这叫“轮流学习制”
为要给更多的人开眼界和学习的机会,使得“珠江钢琴”产品在每一道工序和环节上,融进更多的西乐产品精神和元素,而要改造这一切,首先又是从人之根本开始
童志诚先生的眼界——高啊! 2003年,著名作曲郑秋枫,词作家郑南两人合作,根据珠江人精神创作了一首《珠江颂》
这曲大合唱旋律多次在广州市、广东省,以及“中国金钟奖”音乐大奖晚会上演唱过
我曾有幸地在现场聆听
《珠江颂》旋律和谐、优美,听了,真的宛若一条珠江大河在您的面前流淌蜿蜓而过,真的有如珠江的浪花在您的面前涌动,起落;听到的朗诵词,更是气势磅礴,精神鼓舞,心魄激励;其间,钢琴伴奏,独唱,领唱,伴唱,合唱,采用多声部的演唱形式,真的是把珠江钢琴人凝聚的精神推上了时代舞台
有这种精神,在欧洲唱响珠江文化旋律的期待,剩下的只是一个时间安排问题
是啊!我心里已经在默默地想着…..七 我最后告辞了童志诚先生,最后告辞了法兰克福的Musikmesse,最后告辞了欧洲
但是,让我回过头来想一想的是,自1601年利玛窦传教士把第一架古钢琴赠送给大明皇帝开始,到后来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大量传教士到中国来之后,中国人民开始接受了钢琴和西方音乐,这是中西文化第一次在音乐领域最大规模的一次交融
后来有了第一届“中国作品(钢琴)”冠军得主贺绿汀写的《牧童短笛》,钢琴开始进入了中国贵族层次的家庭;到后来有了西洋文化和西洋音乐的普及,除了钢琴,又有了小提琴、大提琴;小号、大号;管弦乐;再到后来,时代产生出了中国人民自己的西洋音乐作品,作曲家,钢琴家,小提琴演奏家;时代还诞生了《黄河》、《梁祝》、《红色娘子军》这样有深刻代表民族魂的西洋乐器演奏的大型交响乐作品
我们中华民族子孙,听了能不为之感动是吗?我屈指算了算珠江钢琴发展的历史,比照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两厢成就比较,差距虽然依然十分之大,但如果按照中国现代改革发展的路子走下去,按照中国现代音乐界培养人才的速度走下去,将来和西方音乐的距离只能是越来越小,按照乐器制造业中国老大——珠江钢琴人的精神拼搏下去,我想会有哪一天在法兰克福Musikmesse的展厅里,再见到“珠江钢琴”展位的面貌时,她一定会是更大,更气势,更有中国人的风格和魅力,到那个时候,在Musikmesse“灯光与声响”专业大厅里,演奏出来的会是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地回荡着《珠江颂》的音乐作品,从此珠江文化的主旋律便会一路唱响整个欧洲乃至世界!2005年11月20日